牡丹花开的时候,万物复苏,正是清明佳节。一大早,青青的山林间响起一串脆生生的童音:“妈妈,我们要去看望爷爷奶奶呀!”原来是我的小闺女早早地就跳下了床,眨巴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期待已久的上坟祭祖之行就要启程了。
我笑着点点头,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她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三步并作两步跑回自己的小房间,不一会儿欢快地跑了出来,手上还端着个精致的小玩意儿。
“宝贝,这个可不能带去哦。”我略带严肃地说。小家伙立时一脸不解,嘟起嘴巴可怜兮兮地望着我。
我蹲下身平视她的眼睛,耐心地解释道:“因为桃木往往被看作是驱邪的东西,如果带去拜祭先人,会很不尊重人家的。
我们要体谅别人的感受呀。”我的小闺女听了,沉默片刻后恋恋不舍地把玩具放回原处,然后牵起我的手,眼神中透露出成熟与让步。
望着女儿这副听话懂事的模样,我不禁暗自欣慰。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时候了,我想。于是我继续软语劝导她清明节还有哪些禁忌,比如不宜穿戴鲜艳颜色,以免他人误会我们是去祖坟的;也不能携带梨子前往,因为“梨”与“离”谐音,听起来不太吉利......女儿静静地听着,神情越来越严肃,似乎在认真消化我的话。
“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清明这天会有雨哟。”我一边帮女儿梳理乌黑稚嫩的秀发,一边漫不经心地说。
“那我们要带伞吗?”女儿紧张兮兮地问。
我笑着拍拍她的头,夸奖道:“真棒!妈妈的好孩子。”女儿得意地撅起了嘴巴,做了个极富少年感的嘟嘴表情。
我看着女儿这个娇俏的小表情,内心涌起一阵莫名的欣慰 —— 或许,这正是培育孩子人文修养,让他们在生活点滴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时机。
于是,我决定再跟她细说几句。“其实呢,这也是一种人文常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面,清明就是雨水最多的时节;我们的先人通过长年累月地观察,总结出不同时节的气候规律,这些规律沿袭至今。
女儿听得入了迷,连连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看着她泛着晶莹水光的大眼睛,更加坚定要培养她扎实的人文底蕴的信念了。
墓地里弥漫着一股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气息。我和女儿来到祖坟前,虔诚地点起几根细长的檀香,然后从包里取出精心准备的水果祭品一一摆开。
“奶奶,我们又来看您了。”女儿甜甜地开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墓碑上奶奶的黑白照片看。我也默默地在心中与逝去的长辈们诉说着这一年里发生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