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写的“家在四川”。 微博@理塘丁真 图
19岁的丁真背负了政府的目标,家乡的期待,用杜冬的话说,是一束光打在了理塘身上。
借由这束光,理塘终于被看见了。从前这里缺乏资源:“仓央书屋募捐很难,现在,这么容易。”“仓央书屋”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给附近的孩子一个学习的地方”。杜冬相信,明年五月,理塘的人流量也会有明显上升。
他谋划着把理塘做成国家旅游的试点,前所未有的。但时间紧迫,最缺的就是人。
还有,“住宿怎么办?交通怎么办?硬件怎么办?卫生间怎么办?讲解员怎么办?什么人来运营格聂(景区)的旅游产品?”杜冬在接受北青“深一度”采访时透露担心。他最忧虑的是,理塘的这次机遇,不要被错付了。
杜冬常说,不希望丁真“异化”,但最近恐怕做不到。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栾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