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之声
每当看到鸟儿穿梭树林,雄鹰翱翔天空,你在想什么?你是否曾经想象自己像鸟儿一样,摆脱重力的束缚,在天空中寻找自由的海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鸟儿可以飞翔?其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那是因为鸟儿有翅膀。鸟儿翅膀是由羽毛组成的,但是什么造就了其长时间飞行,抵御风吹雨淋,甚至丛林钩挂的能力呢?
鸟儿翱翔天空(图片来自网络)
孩童时期,我们曾玩弄羽毛,将其拉开,还可以让它恢复如初。
如下图所演示的,当我们用一只手固定羽杆,另一只手沿羽尖向羽根方向拉扯羽毛时,羽毛会被拉伸(图A),并在某个瞬间沿叶脉方向被拉开(图B,红色箭头)。用手指轻轻地沿羽根到羽尖方向捋顺羽毛,可以将其分开的地方修复(图C,红线)。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再次拉扯羽毛时(图D),羽毛会从另一个位置被分开,而不是之前的红线的地方(图E,蓝色箭头)。而分开的羽毛也可像前面一样被修复(图F,蓝线)。并且,这个分离和修复的过程可以重复很多次,表明羽毛具有优异和稳定的自修性能。
手动演示羽毛的分开和修复
我们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对于毛结构的探索从未止步。早在17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利用显微镜观察了鸟类羽毛的翅膀,并初步描绘出了羽毛的结构模型图(精细结构未能观察到)。自此,人们对羽毛的微观形貌有了初步了解。
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得更多更小的微观结构显露在人们眼前。人们总结出,羽毛是由两侧平行的羽枝组成,而羽枝两侧平行排布着不同结构的羽小枝。朝向羽毛尖端的羽小枝具有很多钩子(每个羽小枝有4-5个钩子)从其中部向腹侧伸出,被称为带钩羽小枝(hook barbule)。羽枝另一侧的羽小枝具有边缘卷曲的片状结构,被称为滑道羽小枝(bow barbule)。基于此,人们提出了“钩子-滑槽(hook-groove)”结构模型,用以解释羽毛的自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