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猎鹰人和他的家人
这时,又来了一个男“达娃力西”(同志),他把所有的药品都拿到列车员休息室,叫我也跟过去。我忐忑不安地跟了过去。这男“达娃力西”用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向我一一问清楚每种药品的名字、用途和使用方法,同时,他还认真详细地用笔记下来。然后,嘻嘻哈哈一边看一边说,一边把药往他的黑皮箱里放。我的风油精、维c银翘解毒片、皮炎宁……统统都进入了他的私囊,被笑纳了。我的那个心痛啊!
他不说谢谢,也没有出具任何手续,我倒要站在一旁陪着笑脸。但想想这也是小事一桩,出点血能顺利过关也就知足吧!
幸运的是,当我提着剩下的药品回到包厢时,检查已经结束。我后来才知道,这节车厢里我的损失最小。一位有经验的同学怕他们纠缠,主动送上了一条555香烟;隔壁的同学可惨了,每人每个小包缴了50元人民币,不知什么名目的费用;随行的一个老师还被搜身,说带了违禁品,最后上缴了50元美金才算脱身……这时才想起,中国海关人员提醒大家“小心被收拾”之言不虚啊。
异国海关“守门员”的下马威,给我们这帮学生上完一堂另类的社会实践课后,让我们初尝出国路途的艰辛。两个小时后,等盖完章的护照回到大家手中,列车终于再次启动了,继续向着未知而又神秘的国度前行。
路过阿拉木图 磨练锋芒秉性
从阿拉山口过来之后,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的独特风情便呈现在我们面前。眼前的阿拉木图地区原为我国清朝领土,18世纪中叶曾归顺我们清王朝,为清朝伊犁将军管辖,当时名为古尔班阿里玛图。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驶过,只留下令人回味的酸楚。到19世纪中叶被沙俄侵吞。 1936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2月16日独立,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我们男生顶礼膜拜的神枪AK-47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就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附近。
阿拉木图的雪山
列车驶过哈萨克斯坦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密密实实的森林和宁静的湖泊……满眼全是宜人的绿色,完全没有阿拉山口我们那边随处可见的戈壁荒漠的影子,让人好生感慨。
7日上午9点,列车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第二火车站。天空正下着小雨,车站上人潮涌动,外面的世界真的来了。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不同肤色、人种的“老外”,听到各种一窍不通的外国语、外国腔、外国调,我有些茫然。我忘了自己是用左脚还是右脚,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但是我清醒地确认,自己已经来到了这块远离故乡的热土,从此将面对的一切都不可预知。无论是艰辛、挫折,还是希望、成功,都将由我一个人去承担、拥有。我狠狠咬了咬牙,闭了闭眼,让自己的热血冷静下来,准备迎接扑面而来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哈萨克斯坦夫妇
车站不算大,有不少吆喝卖各种纪念品和食物的小贩,其中还有卖狗的,中国国内的炒狗热潮已经波及到这里来了。哈萨克斯坦人用麻袋装狗,一只麻袋里装几只贵宾犬,300-400元美元一只,专门卖给回国的中国人。一个当地男人上来要和我们换人民币,1:150,即一元人民币换150元哈萨克斯坦的卢布。我们没换,也不敢换。毕竟不知道行情,地皮还没踩热,怕惹事、吃亏。
在阿拉木图住了两个晚上,留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在阿拉木图有无数的溪水河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叮咚作响。整个城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绿萌、草坪、树木,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各式各样苏联时代的建筑都不是很高,但不像国内的城市密集的房屋紧贴着房屋,这里房屋之间全由花园和草木绿地间隔包裹着。中国作曲家冼星海曾在这里居住,为了纪念他,市中心还有一条冼星海大街,这也是阿拉木图为数不多的中国元素符号。
这里的自然景观让我着迷,我用镜头把它一一记录下来。每拍一张照片,我都深深地呼吸一口这里的清新空气,这北国的林木竟然像我国西双版纳密林那么葱茏,而且更加辽阔。让人不由想起50年代流传到我国的一首苏联歌曲,开头是这么两句:“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苏联消失了,但哈萨克斯坦“无数的田野和森林”并没有消失,让我们这些在铅灰色水泥罐楼房里长大的城里人,感到无比羡慕。
在阿拉木图市内有一处著名景点,可以说是游客必到之处——潘菲洛夫公园。这座公园是以苏联时期的英雄潘菲洛夫命名,是为了纪念二战时期时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阿拉木图步兵分队的28名勇士而建。在这个面积广阔,林木茂盛的公园里,除了缅怀先烈,也是当地新婚夫妇首选的外景拍摄地。
我们住在一座疗养院里,它背后是一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山顶白雪银光,上面有曾获得原苏联国家金奖的奇姆布拉克高山滑雪基地,很让人眼熟。要不是语言不通,不便随意脱离团队自由行动,真想上去活动下手脚。
阿拉木图的人口少,街上的行人更是不多见,见不到我们国内人手一辆的自行车。这里出行多是乘公共汽车,车费相当便宜,5个卢布(大约5分钱人民币)就能坐通全程。计程车不如国内多,每公里相当于1元左右人民币,要比国内便宜。我们“麻”起胆子,用手式和司机交谈,打了几次出租车,四处逛逛倒是很方便。
阿拉木图街头,偶遇当地可爱的少女姐妹们
街上的汽车很多,几乎都是原苏联产的拉达、莫斯科人、伏尔加等品牌的轿车。但不常见警察,大家都很自觉地依照红绿灯行走。街道与成都很像,井字形排列,很容易分清方向。
阿拉木图吃的东西是比较丰富,当地人特别喜欢大块朵颐牛羊肉,当地有句俗语:哈萨克人嗜好吃肉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名是狼。但蔬菜和水果就很贵,多是十几块人民币一公斤。阿拉木图的意思本来是苹果之乡,可却吃不到便宜的苹果。黑列巴是当地人的主食。这种黑面包,形状像我们国家乡下人以前用的长方形枕头,一个“枕头”就够一个人吃几天。它有一股特殊的酸味,让我们这些吃惯了大米白面的成都人,一时很不习惯。但它很便宜,一个黑列巴才卖8卢布(人民币8分钱)。而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黑面包比白面包营养要好,也要贵些。这黑面包的超低价格都让我们惊讶不已了,真不知道白面包还要如何便宜。
哈萨克斯坦境内,当地人都长得又高又大,外形特别粗犷,兼具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特性,偏向蒙古人种。他们个头虽然硕大野性,却很讲文明礼貌。在火车站候车室里,黑压压那么多人,但大厅却很安静。当地人说话的声音都很小,甚至相互之间讲话时,还用手遮挡着嘴,生怕影响到隔壁旁人。“走呦!”、“快点哦!”,公共场所凡大声喧哗者肯定都是中国人。
另外,还有一个让我们眼熟的是,随处可见人头涌动的街头坝坝棋赛。不过不是我们国内流行的中国象棋,而是国际象棋赛对决。因为继承了原苏联的国际象棋强国的基因,当地人最大的爱好便是能在对决中拔得头筹。与我们国内坝坝棋都是些退休老头的玩事不同,这里可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不赌博,只为荣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