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猫教学反思和建议

首页 > 宠物 > 作者:YD1662024-01-15 05:22:10

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猫教学反思和建议(1)

何 捷福州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福建省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首届“全国十大青年名师”,先后有一千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在北京,西藏等十余省市执教数百节公开课并作专题讲座。设计理念本课是统编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本文作者老舍是出了名的爱猫、养猫的作家,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而这一感情的表达,既有“技”的层面,即本单元交流平台所提示的“正话反说”;又有“道”的层面,即将浓浓的爱化为文字,让读者通过阅读时的品味、琢磨,理解文字中的情感。因此,教学就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渐入佳境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全文教学后,学生能感受到作者使用的“正话反说”的特殊方法,同时能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教学学段:第二学段四年级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学生自学生字词。3.教师讲解本课两个多音字:屏与折4.重点解读“折”字的三种读音,理解“折腾”,埋下伏笔。二、完成课后练习1.优先完成课后第二道练习: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出来。(1)学生自由读片段(2)学生分享体会(3)教师点拨,促进理解2.重点完成课后第一道练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写了哪几层意思?(1)学生总结写作层次(2)教师指导理解两个不同的意思:可爱与古怪。(3)学生辨析:到底老舍对猫是怀有喜爱,还是觉得古怪?三、加深理解1.比较:将老舍家的猫,与淘气顽皮的小孩进行比较,再次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2.关联:回扣“折腾”,深入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感情。3.拓展:借助《西游记》中如来与孙悟空的关系,加深体会老舍与猫的感情。四、课后拓展1.介绍执教者与猫的生活。2.从生活角度体会感情。

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猫教学反思和建议(2)

学员评课何老师的《猫》课堂教学,本色朴实、独具匠心、精彩纷呈。✅一是轻松智慧的对话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对话交流氛围,让学生消除公开课的心理压力,快速建立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建好情境磁场。他引导对话话题转换,自然变换对话的角色: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善于倾听,适当丰富对话内容;又是智慧的引领者,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切的问题,引领学生走向学习的高地;还是专业的评价者,针对学生的认知问题一般不直接指出和解答,而是多用追问的言说方式,启发学生重新思考,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具体地肯定和激励;当然,更是知识传授者,适时补充讲解语文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何老师在对话教学中民主平等的理念、幽默风趣的调侃、简洁精准的评点、巧妙智慧的追问、切中肯繁的方法指导都给学生搭建了“智力支架”,让师生在机智和才情的碰撞中行云流水般地推进课堂教学。✅二是即时生成共生共享的教学场景。何老师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问题的驱动打破预设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即时生成无数精彩。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多次进行语言的品味、精段的反复诵读,来引起师生对文本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获得了新的理解,新的生长。反之学生新奇的、多元的思考,又促进了教师新的发现和思考。此刻,何老师通过精当的评点和机智的追问,再度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如此回环往复,形成一种生生、师生之间不断碰撞、不断促进的共生局面,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师生共享课堂的愉悦,共享课堂的智慧碰撞,共享对文本深度解读、多维探究的成果,共享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的成就感。

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猫教学反思和建议(3)

✅三是达成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教学效果。何老师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工具性的基本目标。他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抓文中语段,提取关键字词着重品赏、咀嚼,在反复的语言玩味中加深理解。课堂开展了实实在在的语言积累和建构学习活动,全班学生都是三番五次沉浸文本中,或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或思辨想象,口头表达。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有知、有味、有趣、有料的一节课,何老师个人魅力爆棚,对课堂尽在掌控中,一切看似随意看似信手拈来看似轻而易举,都源于功底和修为。不愧是幽默大师,想模仿都无从下手的一堂好课!!!——Butter without fly

转自:何捷老师及2023深圳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心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