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又重看了一遍老版经典电视剧《亮剑》,由于李幼斌等人出色的表演加上精彩的剧情,让人看了几遍仍觉不过瘾。不过,看着看着就觉得这部电视剧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它在某些细节上的确注意到了别人所没有注意或是不想注意的地方。
一是衣着上。大多又破又土。第一集里,李云龙率部阻击坂田联队时,甫一登场,那身军装就让人眼前一亮,这才是久经沙场的军服嘛。当时八路军常年在敌后作战,一年最多就两身军装,而且官兵平等,而且这些军服基本都是家织老土布染得,常年摸爬滚打,造就不知道成什么样了。根本不可能像某些狗血电视剧里那样,第一集的时候军装是新的,到最后一集再看,军装还和新做的一样。
二是语言上。李云龙本人一口一个老子自不必说,他的兵们说话也个个够糙,而且这种说话方式早已经深入骨髓。“五一”大扫荡的突围战中,和尚背着病倒的李云龙撤退,一个叫喜子的战士留下掩护,被一群手持刺刀的鬼子包围,面对鬼子接二连三的劝降,喜子只有一句话回敬:“去*的,有种儿就上来。”我认为,这种回答符合我们战士们的出身和英雄形象。
八路军的一般战士都是农民或矿工出身,不懂那么多之乎者也,说不出那一套一套的漂亮话,面对*我同胞、辱我姐妹的日寇,这句“去*的”堪称国骂,经典非常。说实话,李白、杜甫重生写的诗句用到此处都不如这句糙话来的真实、感人,这也彰显了英雄视死如归的气魄,临死不但要拉几个垫背,还得多骂几句才真正够本儿。
三是吃饭上。所谓民以食为天,那部影视作品上都回避不了吃的问题。某些电影电视剧上,不管什么时候拍到吃饭场景都是大鱼大肉,感觉都像梁山水泊群雄聚义似的。实际上,在解放前甚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连一般的地主都不能经常吃肉,所以你看李云龙领着和尚去参加鬼子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生日宴会 的时候那个吃相,和尚转眼功夫干掉半只烧鸡,李云龙一边批评和尚,一边还不住嘴的吃着油炸花生米。再看他和孔捷、丁伟一起喝酒的场景,桌子上铺了一片,可除了花生就是花生皮,绝对符合穷八路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