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建梁最后结局,大过年建珍和顾工结局

首页 > 电视剧 > 作者:YD1662023-04-18 10:26:15

2022年有两起事件让人思考殖民体系的反转,一是据IMF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印度GDP将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二是10月印度裔的苏纳克当选为英国首相。两起事件同一年度发生,令人深思。

尽管IMF将印度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4%下调至了6.8%,但仍然高于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曾经是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在21世纪展现出了超越宗主国的经济发展增速和潜力,可谓是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甚至反转,这给21世纪的全球局势走向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

对比英国的经济地位的衰落,其曾经的殖民地则在崛起。其实,除印度政坛的苏纳克以外,近年来,印度裔也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位置,比如谷歌和微软的CEO,以及大量硅谷和世界五百强的高管。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对种姓制度就业桎梏的冲击下,具备技术优势的印裔高级精英人群热衷于留在欧美发达市场,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本土人才的流失,毕竟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后期,人才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愈发重要。

世界正在重塑。虽然作为曾经的财富中心,英国曾经拥有世界财富的1/3,但从全球角度而言,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崛起,技术进步的边际增量较高,制造业和产业链布局对外资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在人口、土地、资源等基数效应的基础上,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令世界经济重心在21世纪上半叶渐向亚洲东移,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期后正在不断抓住增长机遇。

如果应对殖民的核心关键词在于独立,那么与上世纪反对殖民的独立运动相类似的,应对21世纪强国借助货币霸权和一系列金融手段的金融殖民,也要依赖独立,一是能源体系与能源安全的独立性,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反转,背后其实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话语权斗争甚至规则重塑,把握好产业升级、国际合作以及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方能有助于不断找准自身的节奏和优势。

2022 summary

八、金砖再出发!2022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发挥“金砖 ”机制作用,2023年金砖、上合组织等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如何发力?

大过年建梁最后结局,大过年建珍和顾工结局(9)

2022年是金砖合作机制成立的第十六个年头,中国在这一年再次成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确立了“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年度主题,并成功主办了金砖国家*第十四次会晤等一百六十多场各领域高级别活动。2022年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办了全球发展论坛,由代表了100多个国家的金砖 国家参与,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不仅如此,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成员国一道发布金砖国家*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在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基础上,根据时代呼唤,新增“公共卫生”与“可持续发展”两个合作领域,为未来“金砖”持续健康发展建梁搭柱,勾勒蓝图。年中,金砖五国按购买力平价计GDP占世界经济比重稳步由31.5%提升至31.6%,连续30年提升;金砖五国间贸易水平维持较高速度增长。

十六年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非西方发展中大国开始尝试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西方国家风格、形式和原则的国际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式“同盟”,也不是大国对国际事务的“霸权”,抑或是小国对大国“依附”,而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强调“互尊互谅、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开放包容、协商一致”精神的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机制,特别突出关注强调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在国际交往中的正当权利。十六年间,“金砖”在2011年吸纳了南非,2017年开启“金砖 ”机制,各成员国及金砖伙伴国之间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与时俱进,在经贸、财金、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智库、友城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当前,以“金砖”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兴国际和地区组织已经越发具有自身特色,正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沙特等国已经表达了加入“金砖”的愿望。

展望2023年以及以后的十五年,今年十六岁的金砖合作机制将从成长走向逐步成熟。当前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的金砖国家在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影响力仍将不断扩大,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安全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尽管在2022年,受到基数、疫情、战争、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速较2021年相比有所降低,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不利影响的不断减小、地区战争危机的逐渐解决消弭,金砖国家会在未来迸发出更加丰富的经济活力。金砖合作机制更加注重国家间政治平等,维护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益,关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关切,必将取得更大进步与发展。

2022 summary

九、日本的冲击?2022年日本经济遭遇多重困境,安倍遇刺,日元崩盘,2023年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可能退出,会引发金融海啸吗?

大过年建梁最后结局,大过年建珍和顾工结局(10)

2022年,依然坚守负利率的日本央行,由于长期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的日本经济终于迎来了通货膨胀。11月,日本CPI扣除生鲜食品后同比上涨3.7%,创下1981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而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在11月同比上涨2.8%,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而通胀目标达到2%正是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众多目标之一。

在通胀压力下,日本央行正在考虑放松长期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或在央行行长黑田东彦2023年春节卸任后改变现行宽松货币政策。12月20日,日本央行将基准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扩大了50个基点。此前,日本央行通过购入国债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因此,该举措被市场解读为退出长达十年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第一步。

步多国加息后尘,2023年日本货币政策转向成为大概率事件,这将对日本及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首先,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会加剧全球流动性收紧的趋势。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加息对抗通胀的当下,日本仍然采取负利率政策,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着近乎无成本的资金。一旦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国际资本市场将失去一大笔“便宜资金”,不仅各类跨市场套利策略需要调整,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融资成本也将上升。

其次,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将放大日本银行体系风险。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后,日本利率急速上行,将导致日本债券持有人出现大量损失。根据日本银行家协会的数据,日本银行所持债券组合中,近三分之二的债券是政府债券。因此,日本银行体系在债券层面存在巨大的风险敞口。

再次,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拖累全球股市表现。在全球股市投机中的常见策略是“借日元买美股”。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后,这种策略的成本将大幅上升以至于无法继续使用。这就导致资金加速流出欧美股市。日本央行政策变化或将对全球资产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果日本央行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日本股市将跌入熊市,美国和欧洲股市可能下跌10%以上。

最后,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压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2月12日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不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总债务在2021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了GDP的88%。同时,随着欧美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这些国家面临的主权利差也在大幅增加。如果2023年日本央行放弃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日本债务和融资成本上升,而且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融资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

2022 summary

十、应对气候变化的波折?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对各国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一致。2023年欧盟试行对进口商品加征碳关税的影响有多大?

大过年建梁最后结局,大过年建珍和顾工结局(11)

“损失与损害”基金在画饼?

2022年11月,在埃及参加COP27的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同意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旨在帮助脆弱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灾难。若顺利实施,这意味着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国家将切实拿出资金来支持那些正受到气候灾害影响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不过该基金未来将如何运作仍不明朗,协议文本仍然给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其中就包括如何向基金注资的方式等。不过,协议文本提到将设立一个过渡委员会逐步确认这些具体细节。

其实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COP15大会期间各国就已经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达成共识,并约定每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但从后续进展看,此项资金仍有高达200-300亿美元的缺口,鉴于此,COP27所成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未来仍然有可能面临注资来源不稳定、基金赤字等问题,甚至在未来的缔约方大会上仍然成为了一个被讨论、扯皮的新问题。

碳关税在路上

回顾欧美碳关税的发展历程,2021年3月欧洲议会通过有关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的议案,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税收征收额度基于欧盟碳市场中碳配额的当期价格,以及与商品相关的碳排放量等其他因素。欧盟预计将在2026年对涉及钢铁、铝、水泥、化肥以及电力五个行业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

因为碳关税具有其潜在传导效应,美国为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推出了美国的碳关税机制。民主党在2022年提交了碳关税立法提案,即《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不同的是《清洁竞争法案》要求对超出美国同类商品碳排放量的部分征收碳关税,并不针对商品的生产全周期碳排放量。

具体内容上,无论是碳边境调节机制还是《清洁竞争法案》都对进口商品的碳排放有着极为严格规定。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对无法被核实的商品碳排放数据以欧盟同行业排放水平最高的前10%相关企业数据进行核算。《清洁竞争法案》则强调对超出预设碳排放基准线的部分征收55美元/吨的碳税,并且在其基础上每年增长5%。

尽管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时间较既定时间延长了一年,《清洁竞争法案》也尚未确定是否要正式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绿色生产为基本原则的商品贸易准则正逐步成为未来全球的贸易趋势。各类碳关税严格的标准对中国外贸商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正确追踪商品全产业周期的碳足迹,以及如何计算出商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成为了中国各大商品外贸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王文 刘英 蔡彤娟 陈治衡 申宇婧 陈放 葛敏 刘锦涛 许林 赵越 徐天启 方菏阳)

大过年建梁最后结局,大过年建珍和顾工结局(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