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拿起笔,欲用文字救国。所以说,时势造漱石。
何为善恶?——明治时代下的一个缩影,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也爱上了小姐,并向好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先生”批评着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提出要和小姐结婚。
知道了真相之后,K在绝望中自*了,他的死给“先生”留下了一生的不安和自责,最终也走上了自*的道路。
夏目漱石笔下的心,是人性的私心,是人们妄想、多疑、嫉妒的心魔,也是拨云见雾,苦苦求索的“本心”——即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思想。
《心》分为三个部分——“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遗书”。
这三部分里,讲述了善与恶的故事,并发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就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大意”的感慨。
“先生”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忏悔者。他对房东小姐怀着热烈的爱情的同时,又怀疑着小姐和她的母亲,认为她们都是狡猾的阴谋家,这是心魔。发现K自*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救人,而是纠结于这个人的自*对自己的影响,这是私心。
满怀爱情的“先生”是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时候是“恶”,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是“善”。
“我”亲眼见证了先生一系列“善恶”的心理变化过程,从由利己主义的受害者,到利己主义的加害者,再到利己主义的受害者,最后从忏悔走向自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