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在人生边上》,听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侃侃而谈,如话家常、如饮甘露、如醍醐灌顶,如突然间穿越了百年时光……
人到一定年龄,经历得越多,敬畏之心越明显。先生在临近百岁高龄,走在人生边上的时候,信命了!借用孔夫子的话,她感叹,君子之畏,第一就是畏天命,着敬畏之心承认命由天定,运可改,命难违。信不信,由你。
反思人生,这人生边上留下的字字句句都带有岁月的印痕,温暖而深刻,掷地有声!还用粉饰什么吗?粉饰给谁看呢?人活到极致,一定会显出真诚与虔敬,一定是素与简了。正如先生所言,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
人和人有很大的天份上和阅历上的不同,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人到二十五岁才算成熟,急匆匆地拔苗助长或过早对一个未长成的生命下结论或贴标签,是一种伤害,是的,伤害,带着爱的伤害,要不得!
先生说人性本善才学得好。性之善,是厚厚的生命之土,神秘、玄妙。
先生说坏孩子多半是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若有机会,迷途知返尚可塑形,过了这段时间,难了!所以,时间比黄金可贵。
在先生看来,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一部战争史。哪一时,哪一处不是争夺呢?官场是战场,商场是战场,国际间更是赤裸裸的战场。所以,人生,只能是战场,只不过,与自己战还是与周围的世界而战,别人说了不算,世界是自己的,自己的世界得自己说了算。
听了“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这样的话,会让很多人默默地低头、羞愧、难眠。人的教育,教育中的人,生活和教育,教育和人的生活,中间也许放着一把钥匙,神秘的钥匙。先生告诉我们,钥匙在自己手里。
还有一种声音在不停地传递一种力量,向上之气来自信仰,信仰的力量,很大,大到让人不可想象……
最后,先生也许是累了,想喘口气,郑重地告别,留下最后的箴言,给后来的人一份最深情的告白和叮咛——忍耐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一句话,好像就是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