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

首页 > 房产 > 作者:YD1662022-12-29 16:12:05

马自远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无论是生产运输,还是战争出行,马都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马也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自然,每个地方也就或多或少地有了与马有关的地名。太原全市范围内带“马”字的街巷、村庄、片区、山川等地名大约有70多处。

老城内外的“马街巷”

多马巷

多马巷现位于东缉虎营西口北侧。相传明朝年间,广昌王府子弟前往晋王府拜谒晋王,行至七府营东口,不知从何处窜出一只斑斓猛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王府子弟和随行人马顿时被吓得人仰马翻,仓慌失措地向西鼠窜,最后在一条巷子里躲藏到了马的背后,才算避过一劫。后来人们就把这条巷子叫做躲马巷,也叫马驹巷。在清末民初,躲马巷渐渐讹传成了多马巷。

马王庙

马王庙位于柴市巷中段西侧,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称马王庙巷,解放后称马王庙。据《太原市南城区地名志》“马王庙”条记载:“马王,即马头娘,蚕神也。……这里因建有马王庙,故名。”但是据文史专家王继祖考证,太原的马王庙供奉的并不是蚕神马头娘,而是道家尊神“灵官马元帅”,即老百姓常说的“马王爷”。因马王爷执掌求子、财运、仕途,曾“闹天宫,闹人间、闹地狱,着实厉害得很”,所以民间广修“马王庙”,对其顶礼膜拜,寻求庇佑。作为文物的马王庙在拆除前是清代建筑风格,庙坐西朝东,有门楼、前殿、后殿、前后院厢房等殿堂18间,占地面积529平方米。前殿、后殿均为硬山顶,琉璃剪边,在20世纪90年代拆除,作为街巷名的马王庙也同时消失。

上马街

位于五一路南段东侧与桥头街隔路相望的上马街因皇庙而得名。明朝每逢祭祀之时,太原的文武官员须从皇庙西巷北口下马下轿,向南穿过巷子入庙祭祀。祭祀完毕后,则从皇庙东巷南口向北直行,然后上马上轿离去。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下马的地方叫作下马街,将上马的地方叫作上马街。清代改皇庙为万寿宫,凡去万寿宫祭祀,均由万寿宫街直入,不必再上马下马。于是,上马街和下马街合二为一,统称为上马街。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1)

█ 上马街,阿峰拍摄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2)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马街老住房冀朝铸和汪向同重返上马街合影

饮马河、饮马巷

饮马河既是河道名,又是街巷名,在旱西门街西段南侧。明朝时,这里地势低洼,积水成河,又与西后小河相通,人们常到此处饮马,遂称饮马河。传说,明初晋王府护卫军、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和清朝的驻军都曾在此饮马。民国时,河道干涸,附近居民遂填沟建宅,形成街巷后,亦以“饮马”命名,称饮马河街和饮马巷,解放后,饮马河街简称为饮马河。现在在旱西门街南侧标有“饮马巷”的路牌实际是错误的,这里是饮马河,真正的饮马巷在小新街街北侧。

马道坡

马道坡西起敦化南路,东至东山煤矿,是市区通往东山和寿阳县的一条主干道。这里原先是一条沙河的河槽,明末清初,有户姓阮的在此居住,取名阮家湾。后来,因城中居民用煤多来自东山,阮家湾便成为东山煤炭进城的一条干道。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马车,加之阮家湾这一段东高西低,形成坡状,所以人们称这段路为马道坡并流传至今。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3)

赛马场、养马场

赛马场和养马场严格地说起来并非街道名,而是两个片区名,它们的诞生还与一段屈辱的历史有关。1937年太原沦陷后,日军在东城门外的道场沟、剪子湾等村西的一片叫将台坪的耕地上修建了养马场和赛马场,在此饲养军马,赛马娱乐。赛马场有时还用作屠*抗日志士的刑场,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这里或被枪*,或被作为训练新兵用的“活人靶”而*害。在今敦化南路60号院还有一处古建筑叫观马亭,在太原沦陷后,这里成了日寇军官观看新兵拿战俘练刺*的地方。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4)

与马无关的“马路”

太原的街巷地名层级中有大街、街、路、巷、条、里,其实在“路”里还有一种特殊的通名——马路。马路并非马走的道路,更不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简称。在过去,马路可不是随便叫的,只有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有沥青铺涂在上面的路才可以叫马路。因为这种铺路方法是由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的,后来中国人便把这种路用其设计人的姓氏命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在太原,“马路”主要集中在原来的兵工厂附近和黑土巷附近。

兵工南马路

在胜利街的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兵工厂,是阎锡山主要的兵器制造场所。环绕工厂的几条道路也就分别以“兵工马路”来命名。如,兵工东马路、兵工南马路、兵工西马路、兵工中马路。不过除了兵工南马路至今仍存外,其他几条马路都已分别合并进了胜利街、解放北路、五一路。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5)

马坡到底是哪里,马坡的东南是哪里(6)

黑土巷诸马路

东山盛产煤炭,这些煤炭被运往城内的道路除了马道坡外,还有就是黑土巷。因当时道路崎岖不平,马车运送的煤炭难免撒落,日久天长,地面便被黑煤面染成黑色,黑土巷因此得名。解放后,居民在此建设宿舍,形成了五横三竖八条马路,于是,人们便以黑土巷加方位词或序数词来命名这些道路,如黑土巷东横马路、黑土巷西横马路、黑土巷中横马路、黑土巷一马路、黑土巷二马路、黑土巷三马路、黑土巷四马路、黑土巷五马路。除了黑土巷一马路并入到五龙口街外,其他七条马路虽然地名尚存,但由于片区的改造,实际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此外,还有双塔一马路、双塔二马路、东山马路也是以“马路”作为通名的道路名称。

六城区内“马村庄”

小店区的大马、小马、南马、马练营

大马村,本为马村,实际为明代养军马之地,是京西官道必经之地,后为了与南边的马村区别,分别更名为大马村和小马村。现有以小马村命名的小马西路、小马北街。

南马村亦称马村,因相对于北面的大马村、小马村而称南马村。南马村地处汾河东岸、潇河南岸,水丰草茂,是明代饲养军马之地,故名马村。几十年前,村东尚有拴马桩,拴马桩南有饮马坑。

马练营村相传原为宋朝平晋县的屯军教场,也是操练军马的营地,故名马练营。现有以马练营村命名的马练营路。

迎泽区的马庄

此地古时牧草丰茂,曾为牧马之地,故名。村内曾建有芳林寺,为太原城南第一胜景,后芳林寺大殿被迁往晋祠奉圣寺重建。马庄以西曾有万马街,因连接马庄与万山沟而得名,后并入万山沟。现有以马庄村命名的马庄南街。

杏花岭区的淖马

关于淖马村来历有三,相传隋末李渊巡山至此遇雨,马匹陷入泥淖,只得从坡前返回,故名。一说宋朝呼家将作战时路经此地,不巧遇大雨,马匹陷入泥淖之中,夜宿烧窑洞中(当地俗称呼呼洞),故名。又一说明末闯王李自成攻太原时,也在此地遇大雨,马匹陷入泥淖中,故名。

尖草坪区的马坡、马头水、马吉掌、马角

马坡村原名马家坡,相传汉朝时,有马姓家族最早定居于此,故名,后人简称为马坡。

马头水村来源颇多,其一,村南山沟里有洞窟,窟壁中有一突出部分形似马头,窟内有泉水,村民称此泉为马头水,后村名亦名马头水。其二,相传古代此处无水,村民吃水须用马从甘草峁山沟中驮来,因此村名“马驮水”。后在村角山沟中挖出一眼泉水,汇为小潭,村民在此饮马时,水中可映出马头倒影,人称此谭为马头水,后村名亦改为马头水。其三,相传从前曾有人栓马于此处山沟低洼处,马不停地用蹄刨地,村民奇怪,在此深挖,得一泉水,遂命名其为马头水,村名亦名马头水。

马吉掌村原名李家庄,村中多种大麻,每年秋季,村名在山沟积水处沤麻秸、剥麻皮,麻秸到处堆积,人称此处为“麻秸港”,后谐音讹传为马吉掌。

马角村原名马橛村,因村中立有一根木橛,供骑马来此催租、要债的宋地主栓马之用,因当地土话“橛”“角”同音,逐渐演变为马角村。

万柏林区的前石马、马圪台、马矢山

前石马村本名石马村,相传此处有一座古坟,有杨姓村民在此守坟,并将家属迁来定居,后在此垦荒时挖出石马等陪葬品,故名石马村。后有张姓村民在石马村北建村,亦名石马村,为了区别,先建之村为前石马村,后建之村为后石马村,后石马村于20世纪60年代已并入前石马村。

马圪台村位于山梁之上,南邻深沟,从沟底上山,道路十分陡峭,形如台阶(土话为圪台)。相传有人骑马路过此地,竟然能策马等台,拾级而上,故名马圪台。

马矢山村原名马矢角村。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姓马的外地人来此打猎,因其用弓箭射*鸟兽,人称其箭为“马矢”。他终年出没于山角上,因而人称此地为马矢角。此人定居后,即以马矢角为村名。后村人认为“角”字不祥,改名为马矢山。

晋源区的马坊

马坊村在西山柳子峪内,相传此地为春秋时期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养马之所,故名。

郊县市的“马地名”

放眼全市,带有“马”字的村名、山水名更是数不胜数。

古交市有马兰镇、歇马村、马连岩村、马家滩村、马连咀村、马家峁村、马家山村、马店咀村、马头山村、走马岭村,以及马鞍山、马刨泉、马心背等。

清徐县有马家坡村、东马峪村、西马峪村、马家庄村,以及马鞍山、马名山等。

阳曲县有马驼村、马家坡村、马家庄村、马头村、马坡村、马圈村、走马岗村、马铺村、马儿岩村、马驹堰村,以及马鞍桥、马耳山、马头山、马掌山等。

娄烦县有策马村、老马坪村、走马湾村、马家岩村、马家庄村、马道沟村。

这些“马地名”也基本都与马的形状、马姓、牧养马匹、马的传说等有关。

来源:太原道,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