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若深入林芝,当地的向导会一脸紧张地提示你不要轻易吃饭饮水,据说这里有下毒的传统。林芝地区温热的气候养出整个药王谷的药材,多种植物具有毒性。时至今日,下毒之说大约已经成为历史,但已经留下的印象还是不太好消除。
傍晚时分的南迦巴瓦。图/朱明《发现西藏》中原大地在过去对南迦巴瓦几近一无所知。至于原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首先,古人不欣赏极高山,古代享有盛誉的五岳、黄山,都是中低山;其次,古人不能欣赏雪山与冰川之美。
这话不假。我第一次去西藏看到雪山的时候,第一反应“好大!第二反应“真美!”之后就词穷了,搜肠刮肚居然拎不出一首古诗来发朋友圈。
南迦巴瓦峰倒映在雅鲁藏布江。图/图虫·创意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似乎缺少雪山的身影。古人更欣赏平原的飞雪,比如”瑞雪兆丰年“;或者文化的名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李白、杜甫二位大诗人都到过四川,但川西的众多雪山几乎没有给他们的诗句提供任何灵感,只有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勉强算得。李白写四川,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写四川,也只是”花重锦官城“。
春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背景中的山正是南迦巴瓦。图/任红军《发现西藏》单之蔷提出了一种新的风景美学:“这种审美观主要是指对雪峰、冰川和湿地的认识,这种审美观的基础是现代科学而不是传统文化。”在这种美学的驱动下,最美的山没有选择东南大地上的文化名山,而是选择了葆有自然与野性的南迦巴瓦。
山就在那里,无论她洁白的面纱是否会撩起一角,让你有缘得见;山就在那里,她深深扎根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是一根定海神针,无论你知不知晓,都守卫着这片大地。暴烈从不该是南迦巴瓦的全名,她理应是更加蓬勃的俊俏,与汩汩流动的生命力。
- END -
文丨西湖醋鱼
图编 | 贾亦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无论是古老寺庙,
还是雪山、冰川、林海.....
中国国家地理对西藏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次隆重推出《发现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