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山房图用笔赏析,紫芝山房图运用了平远法吗

首页 > 房产信息 > 作者:YD1662022-12-09 11:17:22

3,舟人夜雨26x57

皴法图真写实的本质基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提炼、转换而创造出来了不同的皴法。皴法之始,受到真山水的启发,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再用淡干墨就着轮廓以中锋、侧笔而画,表现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在五代、北宋时,巨然以摹拟山石的纹理,达到视觉上的写真,虽已有披麻、雨点之形实,但那是由画家对山川脉络体貌直接感悟而得,并未有冠以“披麻”、“雨点”之名。连郭熙自己都还没有《早春图》的皴法赋以“云头皴”之名,他虽以画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皴”字名称,但是仍和“擦”字联用,作为山水画的作画次第和画法之一。而作为技法的区分,还是到后世艺术鉴赏家的命名才逐渐确立。皴法是山水画中独特而且重要的一种表达手段和构成内容,用淡干墨一笔一笔出之,要求笔笔送到,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即“图真”;画家也可以通过它展示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这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紫芝山房图用笔赏析,紫芝山房图运用了平远法吗(5)

4,翠烟40cmx96cm

皴法内涵延伸的写意取向

欧阳修在《盘车图诗》中写道:“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如见诗如见画。”并在题跋中进一步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耳,非精鉴者之事也。” 对于“古画画意不画形”这个艺术标准的实现,中国书法可谓功不可没。一方面,从书法的线性线质上看,书法的“提按”和“八面出锋”为皴法带来了笔墨发挥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书法部件的形质和线条形态中,看到一条线的美在于变化,看到运笔的轨迹,一个点也是一样。从笔线的滞畅,看出运笔的缓疾重轻;从形态的长短,看出运笔的幅度放收。这些粗细、长短乃至直曲连断,都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这种变化和带来的感受,不仅仅是书法的美感基础,同样能够用于绘画,丰富了绘画的美感基础。而另一方面,从“书写性”的角度上看,皴法的笔法应用要比我们常见的书法用笔更为灵活多样;但实际上,对书法及书法史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画家来说,这两者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同源”的。一般理解,山水画的线条更方圆兼备,通过有节奏的排列和不同的形态,辅以渴笔皴擦,刚柔相济、层叠不一,带来了更为奇峻变幻的面貌。然而只有注入了书法的技术和意念,点、线、面,轻、重、缓、急,浓、淡、干、湿,这些因素的结合将使皴法在表现山水之余,更增加了一种纯粹的趣味,一种写意的畅神,一种相比具体物象而言更为精妙,更能深入形而上精神领域的审美韵味。而这种特殊的审美韵味,主要还是从书法的“书写性”用笔特点而来的。正如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这里的“山水”指自然宇宙的“真山水”——笔者注)

紫芝山房图用笔赏析,紫芝山房图运用了平远法吗(6)

5,山晖34cmx55cm

皴法借材料发展而生机无限

陆俨少在《山水画刍议》中提出:“南宋以前人多用绢,到了元代,改用麻纸,利用纸质渗水,纸面毛粗,可以干擦。工具不同,风格随异。山水画至元一大变,和改用纸是分不开的。后至清代,又改用生宣纸,利用其容易渗水,达到水墨淋漓、层次复杂的效果,画风遂又一变。”正是由绢到纸等绘画材料的变化,给皴法带来了脱胎换骨的艺术生命力。北宋以前的山水画虽然皴法成熟,但画面透露出的谨严和法度无不让人有面对真山水的森然气息,皴法则是服从于山水整体大局表现的,并不突出,甚至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而元代以后麻纸的大量使用之后,原来显得坚硬的点、线、面通过水墨的晕化和毛笔的弹性,皴法、局部和画面整体都产生了细微的变化,焕发出无限生机。换句话说,对这种笔墨效果的欣赏和表现力的追求,工具材料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发展不仅促进了皴法的表现,也带来了画风的转向。

紫芝山房图用笔赏析,紫芝山房图运用了平远法吗(7)

6,武陵溪25cmx67cm

皴法“公式与经验”的人文价值

中国山水画,可观、可居、可游。文人士大夫通过皴法笔墨程式的亲身操作,化为一种内在的心灵体验,从而营造出一个远离世俗尘嚣生活的自由精神世界。皴法带有书法意味的操作性、重复性笔墨,是文人士大夫能够熟练掌握的技巧,也是他们能够通过反复实践和语言提炼,最终提升到植根传统、融入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公式与经验”。工具材料的丰富性,书法与绘画用笔的趋同性,宋明理学儒道精神的内在融合,这些是促使文人介入绘画创作的物质基础、审美基础和思想基础;同时,皴法的程式方法和审美价值也得到同步跌进,走向“公式与经验”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某些评论人士认为,“这种可操作的方式进入到融注了自身体验的自由之境,这个境界不是由长年积累的技巧所决定,而是由高洁的品格、旷达的胸怀和放逸有度的笔墨所决定”。也就是说,除了超越常人的艺术意识眼光之外,深厚的技术(包括皴法)功底、丰富的文化学养、高尚的品格情操是影响一个山水画家艺术高度的决定性因素。程式化的问题并不是到了元代之后才提出来的,在不同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风尚和表现方式,魏晋有魏晋时期的程式,唐有唐代的程式,五代有五代的程式,宋有宋代的程式。由写真走向写意,由“皴”走向“皴法”的程式化,是文人介入绘画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化逻辑情境里对绘画品格和地位的一种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和诗歌、音乐一样,能够成为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匠人之作”。

紫芝山房图用笔赏析,紫芝山房图运用了平远法吗(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