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房价比同期同地区市面上的商品房房价要低得多,因此经适房成了很多符合条件的市民的购房首选之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买了经适房的人发现置换房子的成本太高了,甚至卖了都付不起新房首付。这是怎么回事?
有部分青岛市民表示,他们在2017年时,花了25万左右在市里购置了经适房(3700元左右/㎡,65㎡),可到了今年,想置换却不敢出手。原来根据当地规定,经适房再交易,需要交100%的土地收益金(老房老政策,新房新政策,新政策是50%土地收益金)。
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就是经适房再交易需要按照现在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与当时经适房价格的全部差价,向政府缴纳收益金。
而如今的青岛房价在16000元左右/㎡,这意味着他们至少要补80万差价。也就是说,卖了这套经适房,这些业主并不赚钱,到手还是30多万左右。而这笔钱在如今的青岛楼市中,付首付都不够,也就是说如果卖了经济适用房就没地方住,这让他们很是苦恼。
看到这,想必很多想要置换,或者计划购买经适房的人,心都凉了半截。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按这样的标准执行呢?
其实也不完全是,各地有各地的政策,但整体思路是差不多的:
首先,根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房产登记满5年的,购房人可以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缴纳土地收益金(各地都不相同,有的是当年基准地价的20%,有的是50%等,具体计算方式参考上文例子)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就能上市转让。
其次,不满5年的话,按规定是不能交易的。如果非要交易只能以不高于购买时的单价出售,且只能卖给符合经适房购买条件的家庭,或由政府相关部门收购。
总的来说,虽然各地政策不同,但关于经适房再交易的限制还是很严格的,购房者再出手的成本较高。实际二手交易下来,这些经适房的单价并不见得比周围的商品二手房低,故二手经适房在二手房市场里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当然,如果你能买到和最早房价相差不大的二手经适房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其实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毕竟经适房是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宅,政府推出就是为了照顾生活相对困难的市民,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购房,实现有房可住。如果降低交易门槛和标准,势必会助长炒房风气,最终受伤的还是老百姓,政府做此规定合情合理。
不论如何,经适房置换成本高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计划先买个经适房做过渡,未来几年再换房的人而言,最好先了解当地的经适房规定再做决定,以免到时交易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