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杨仕省 见习记者 隋娉娉 深圳报道
大湾区年末楼市动作频繁。
继11月底广州、佛山、深圳微调楼市政策后,12月2日,“深圳第1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启动深汕特别合作区过渡期商品房销售的公告》(下称《公告》),正式放松限购,此时距离深汕合作区房地产市场冻结已有2年多时间。
《公告》称,本次调控目的是妥善解决好冻结产生的“遗留问题”,“推动合作区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合作区经济社会建设。”
目前,合作区内仅有两个楼盘房源待售,拟于本月中旬开盘,均价在1.3万元/平方米。
对于本次合作区楼市开放对“房住不炒”的影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房住不炒’不代表房地产不允许有任何的促进政策。合作区在经过两年多运作后,住房公寓成为上升势头,需开放政策满足当地人才的住房需求。此时放开政策是鼓励刚需人群实现自己的住房梦。”
突出满足刚需人群住房方向
《公告》要点为,居民家庭在合作区限购2套,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1套;限售5年;不计入深圳其它区限购;购买条件为深户或社保满5年。
根据深圳微博房产消息,合作区第一个商品房“振业时代花园一期”取得预售许可,供应房源2318套,备案房源500余套,“单价1字头”。其中30%住宅定向给企业人才,其余70%的房源面向社会公开销售。同时,振业时代花园即将启动诚意登记,诚意金20万元。
整体来看,修改政策有利于刚需的释放,体现了保护刚需购房者的目的。那么,深汕合作区调整住房政策的时间点为何选在此时?宋丁认为具体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从发展深汕的角度,合作区经过两年多运作后,产业、资金、人才都实现流入,若一直对房地产进行管控将不利于人才落地;其次,深圳整体经济形式趋紧,在市区‘豪宅税’等政策的放开下,合作区也不适合长期管控。”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尽管合作区内房源价格明显低于临深片区,但部分群众均评论表示,惠州、东莞片区房产更有吸引力。合作区作为一块跨区域的“飞地”,在交通、产业支撑方面还需要时间来完善。
宋丁认为,此次合作区放开楼市不排除深圳投资客介入,但政策对应的人群主要还是深汕合作区的自住人群。“深汕合作区的供给量不大,对整个深圳房地产市场不会带来大的影响。”他说。
合作区价值绽放 湾区内多地楼市政策微调
对于深圳这一自身市域面积较小、行政区规划调整较为困难的城市来说,提高发展上限的做法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多方合作的深圳大都市区。
2011年,深汕合作区批复成立,有深圳、汕尾两市共管共建,成为深圳“飞地”;2017年5月,广东省酝酿深汕合作区交由深圳管理,为防止炒楼,合作区冻结了房产交易和户籍迁入,也是在2017年,深汕合作区已经计入深圳GDP。
需了解的是,深汕合作区并非毗邻深圳,而是据深圳以东100多公里的汕尾市海丰县境内,避开高峰期需花费近两小时车程。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深汕合作区的刚需为合作区周边居住人群,长远价值在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也在合作区落地。今年9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公告称,深圳第一个“高中城”选址敲定在深汕合作区。
宋丁认为,深汕合作区是布局深圳产业的价值用地,“若在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完成配套,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实际上,大湾区内多个城市房地产政策均出现微调,此前包括广州、佛山、中山等城市。政策包括降低购房门槛。
11月11日起,深圳降“豪宅税”,建筑面积在114平方米以下住宅满两年可免征增值税;11月22日起,广州允许社保与税单“互证”;11月27日,中山人才贷款政策首次面向全日制研究生开放,与该市首套自住住房的高层次人才、紧缺适用人才共同享有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福利,个人最高贷款额80万元,两人以上最高贷款额为160万元;11月29日,佛山则针对人才开启了首套购房不受户籍、社保缴存限制政策等。
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利好,珠三角城市人口、人才吸引力强,但面对激烈竞争及留住人才需要,仍需优化予以巩固提升。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