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实践中,价格是一切市场行为相关因素的集中量化概括。我们无论是要对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价、通过营销手段拉升售价,还是用价格调节销售流速、产品组合,都需要对“价格”有更深刻的理解。反过来看,也只有对“价格”有更根本更立体的认识,才能真正深刻的理解各项营销工作的真实意义。
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价格”,是研究营销工作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那么,价格从何而来?一个商品的价格由谁制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认知从何而来?成交量增大是否意味着价格将上涨?为什么市场对有些楼盘的价格评价差异极大?
一、价格来自交易
关键词:“定价vs觅价”“心理价格”“成交价格”
表面上看商品的价格由企业制定,但企业进行定价不仅需要考虑利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客观分析市场竞争、客户心理等因素,确保其定价能经得起市场检验,从而达到经营目标。当商品入市后,若销售不佳可能需要降价,若超过预期也可能涨价。
也就是说,企业并不能真正的制定市场售价,企业的定价只是在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后,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对合理市场价格进行的第一次拟合。成功的定价可以帮企业成功实现目标,错误的定价则需要进行修正。经济学上讲企业是“觅价者”,而非“定价者”,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价格最终如何产生?
价格由买家和卖家共同参与,通过最终交易行为而产生。
我们从最基本的市场形态讲起:
图一
首先,人是异质的,受价值观、经历、需求、信息完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判并不一致。但是对于大家都较为熟悉的事物,大部分人的价值评判会较为集中在一个区间中。反映在数据上,则是一个整体上看离散,但局部比较集中的落点形态(上图蓝点)。
(对于越新的事物,越缺乏同质的对标对象,且大家没有经历共同的社会价值评判的浸染,尚未形成共识,则价值评判差异越大。所以新技术、新行业、新产品的估值往往呈现出方差极大的特点。在房地产中,新的板块、新的产品等,都有更大的定价难度。)
当商品由企业单方面提供,尤其是标准品时,如上图,价格被企业制定后是确定且清晰的。心理价格高于企业定价,且具备购买力的客户则会形成交易。
当红色虚线上移或者下移,对应着可交易对象的减少与增多。(但现实中,价格经常具有反身性,即价格本身的变动会引起部分客户心理价值评判,即红线的移动会引起一部分蓝点位置的变化,如奢侈品、市场波动中的房价等,其原理是因为市场不可能具备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对称、以及同样的价值评判模型,即价格本身也是客户评判价值的重要参考信号之一。这是另一话题,此篇暂不讨论。)
上图是一个极简化的模型,在房地产中,即使是企业单一方面定价的新盘,由于提供的是一定数量的非标品,也需要针对每一个单元的产品特质,构建一套价格体系(没有一套房子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上图中的红线(均价)是由很多很多条位置不同的小红线汇聚而成,他们需要面对着很多不同特质不同位置的蓝点去做产品与客户的匹配,而这套体系是否合理,是否贴近不同蓝点的位置,是能否最大化匹配的关键。越合理,赚取价值越多,浪费的“消费者剩余”越少。不合理的部分,则需要通过降价解决,导致最终实现的价格降低。
由于现实中蓝点的分布不可见,他是由市场上每一个潜在买家的心理要素构成,是混沌、碎片、动态、无法度量的信息。在产品出售之前,只可根据调研、比对、测试等方式去预判。当产品开售后获得了真实的市场反馈,则可以作为重要信息去修正未售产品的价格。
随着价格的修正与调整,当所有红线与蓝点达成匹配,每一个匹配的价格汇聚在一起,形成真实的整体价格,他往往和企业预设的红线位置并不重合,这其中的差异大小,反映企业对市场进行研究模拟的准确性。
即企业定价只是模拟,真实价格由交易形成。
Q1:成交放量是否意味着价格会上涨?
Q2:成交萎缩是否意味着价格会下跌?
图二
若在一个市场中每名买家和卖家相对独立,卖家各自提供产品与价格(类似于二手房市场),如图二。当蓝点位置高于其匹配的红点时,可形成交易。市场可成交商品大致在两条虚线之间,价格和成交量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
在图二的市场状态下,当新的信息进入市场导致共识被打破,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心态产生变化,量价平衡被打破,可能出现:
①分化:
图三
最典型的是买卖双方对价格走势产生分歧(如图三),形成分化,即红色部分上移、蓝色部分下移。同样的情况还有“红色稳定,蓝色下移”或“蓝色稳定,红色上移”。
这类情况下,市场表现为:
成交价格相对稳定,成交量急剧萎缩。
在中国楼市过去的数次调控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市场都呈现出以上的状态。同理,无论是房产税、楼市新规等,任何能导致整个市场对价格的判断产生分化的新信息都会导致以上的市场形态出现。
②冻结
当分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市场成交量低到冰点。此时买卖双方处于僵持状态,高价区和低价区都无法形成交易,所以此时体现出的市场价格可能仍然没有什么变化,相对稳定。也就是说,成交量低并不总是伴随价格下降。反之亦然。
③假性下跌/假性上涨:
但现实中,无论买家还是卖家,两个群体各自的内部也会出现分化。如下图四,部分卖家心态悲观,心理价格与蓝色一起向下移动。体现在市场数据上则是:
成交价格下跌(即虚线区间下移),成交量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