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然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这出自《<呐喊>自序》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文化当中就有类似的一些思考,一句常见的谚语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指的是在社会当中最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别人,因为很可能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仿佛更能够受到人们的认同:很多时候自己分内的事情尚且都顾不上,更没空去管别人了。似乎没有人认为这样“明哲保身”的行为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破坏
鲁迅写道“......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得不到,就毁掉。大家对这句话熟不熟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见不得他人好的破坏心理。鲁迅先生自己也举了个例子,那就是张自忠的“屠蜀”行为。
明末,李自成和张自忠两人都想做皇帝,但最后还是李自成先闯进了紫禁城,张自忠不服,那咋那么办?*人呗!你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总要有臣民来治理吧,那我就把人全*掉,你还怎么做皇帝?于是就有了张自忠“屠蜀”。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但日常生活中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想尽办法去破坏别人的好事,其实也不少。
虚荣心
鲁迅先生说:“上落电车,买火车票,寄挂号信,都愿意是一到便是第一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上电车(公交车)、买火车票,还是寄信都要争做第一个。这乍看是说人们总是争先恐后做事,或者说是插队问题,但是细看下来,这分明是虚荣心!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种问题:家长们在孩子小时,互相比成绩,比补习班,孩子长大后亲戚之间可以比儿女工作,陌生人也能比谁赚钱多,比来比去也没啥实际性的利益,但就是喜欢那点领先的虚荣心。
欺软怕硬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说:对于羊显凶兽相,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对弱小的人凶神恶煞,对于强大的人却又卑躬屈膝,而这类人通常都是自卑的。
而在这个社会,欺软怕硬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家暴”。作为一个男人,如果时常打骂他的妻儿老小,你可以去看,排除暴躁症的情况下,那这个男人十有八九工作不顺,亦或是吃喝嫖赌。在外界他不敢对领导发怒,不敢对他那些狐朋狗友发怒,所以这些积累的怒火最终都落到了他们的家人身上,并且时常洋洋得意,殊不知这正是缺少理智和自信的表现。
极度的爱面子
鲁迅先生专门写过《说“面子”》,这名词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但细想起来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价,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
国人爱面子是事实,很多人只要保持了表面上过得去让人看得起,背后再苦再难,再耻辱不甘,都是次要,总之要为面子生存,连酒局都有面子讲究,对不喝酒的人,一句“不给面子”就成了*手锏。但还是那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去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心情实属不应该,或许争取到符合我们身份的“尊重”才是我们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