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中堂的实际使用上来看,无论是多进合院还是独栋建筑,中堂是家庭居室中地位最高的场所,所以厅堂在中间,两侧和前后的厢房呈护卫式排列是标准模式。应该说现在还占相当市场的共厅房型是最适合中堂布置的,这种既经济、面积利用率又高的房型,建议应该重新评价和推广建设。共厅房型的客厅面积在16平米以上时,可选择中堂形态布置,包括在中堂家具的前方空间容纳一个合适的圆餐桌等,让空间更紧凑,功能更集中。当客厅和餐厅合二为一使用中堂布置时,往往能省下原来半个客厅的面积,这半个厅可以作为一个小的影视厅使用,也能用作书房、茶室、客房等,等于让原来的户型增加了一个多功能房间,这是中堂布局带来的一个绝佳创意,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传统中堂的布置是讲究风水朝向的,现在大众化的城市居室,更关注的是其采光和通风,所以中堂布置主要看客厅的空间面积是否合适,朝向不是主要因素,另外要考虑的是进门设置玄关还是屏风,或用屏风式玄关。
2、趋向中堂的楼型
现在的城市化住宅以小高层和高层居多,主要分为板式住宅和点式(包括塔式、筒式、蝶式等)住宅两大类,这两类住宅从通风采光、建筑密度、户型格局、结构强度等几个维度比较各有优势和长处。中堂布局的适宜或经济户型是共厅房型,这样点式住宅是比较契合的,相对于现在普遍流行的板式住宅来说,如果客厅的布局流行中堂风是否会让点式住宅回归,从而和板式住宅平分秋色呢?
笔者认为处于两者之间的蝶式住宅,不仅具有通风性好、户型方正、空间使用率高等特点,而且其户型一般都是共享客厅布局,比较适合中堂布置。另外蝶式包括其它点式住宅的平面建筑空间,是围绕垂直交通体(如电梯)四周布置的住宅,这容易在底楼大堂设置景观中亭或公共空间,更显聚众而居、街长里短的民族传统。
3、外延的中堂空间
传统村落和大宅都建有宗族祠堂,这实际上是一种居室中堂的外延,其主要功能是祭祀、议事、办理婚丧寿喜等。现在的住宅小区都建有会所,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创造和谐、舒适的小区环境,承载小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会所也是将室内的客厅扩大、延展为小区的公共空间。
这是中堂空间从“物”的层面上的外延,如果再扩大到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我们看到的图书馆、博物馆、望江驿(注2)、会馆会所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的共享中堂空间。另外,如果从“理”的层面上来理解,图书馆、博物馆更多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望江驿就是市民的客厅,体现出一种暖暖的人文关怀,而一些高档私人会所往往看不到阳光,活动的内容是利益交换。所以,不同的共享中堂空间,如果立意和出发点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为什么过去的宗祠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因为它装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核,而这一切,也希望容纳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个中堂空间的情怀中。
4、中堂文化与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传统中堂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教人仁义孝悌,中堂包括传统家具有许多值得我们去传承的文化,时代在向前发展,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中堂文化是文化自信版图中的一块,有她的徇丽和灿烂之处。
一是中堂场景的礼仪文化,体现的是礼仪之帮,中华文化自信。《荀子.君子篇》有语:“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受儒家礼教的熏染,宗法礼制在中国人的日常用度包括家具上都有所体现,而从家族文化角度来考量,中堂也正是其立身治家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是中堂生活的家风文化,体现的是家风家训,人文文化自信。家风家训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三是中堂家具的榫卯文化,体现的是榫卯框架,科学文化自信。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的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榫卯结构也是我们古代制作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六、结语
本文就当前居室客厅的现状、中堂布置、小中堂的应用和适合中堂的房型建筑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中堂这一文化传统通过创新应用焕发新的生机,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
七、附注
注1:见笔者所作《中堂家具在城市居室传承的探索》;
注2:上海滨江健身步道中的休息点;
注3:“微中堂”、“小中堂”已申请注册相关类商标。
本文由微中堂(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特约顾以强供稿且版权所有。
如转载敬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