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在陕西渭北农村有这样一个现象,农民在翻建自建房的时候,多数人都会选择“抬高地基”,为此,左邻右舍建房较早的邻居就容易起摩擦,因为谁也不想自家的房子处在“低洼处”,可世上安得两全法,最终一座座“抬高地基”的房屋还是建成了,邻里关系也在时间推移当中逐渐缓和,放眼望去“一排排房子都是高低不一”,凭借房子的高低就能判断房屋的“新旧”。
农民翻建自建房选择“抬高地基”,有没有必要?农民翻建自建房选择“抬高地基”,有没有必要?我个人的观点是有必要的,农村自建房不是城市单元楼,一座新房的落成要承载几代人的“柴米油盐”,也可能是几代人的勤劳付出才拔地而起的,对于农民而言,建成一座房屋不容易,努力打下的江山要守得住就要提前“未雨绸缪”。
选择“抬高地基”的农民,建房的顾虑是哪些?
第一,村道抬升和家庭排水系统的制约。
我们家是2004年建房,宅基地宽十米零三,当初三间新房两侧门口的台阶有四层,每层高度是20公分,距离路面的垂直高度是80公分。
2004年下旬至今(2022年春分),村道路面铺设进行过四次,如今房屋两侧门口的台阶仅剩一层露出(20公分),也就是说村道四次的修缮铺设,整体抬高了60公分。
村里有年久失修的老房,原本的台阶早已消失不见,整座房屋的大门已经深陷路面高差之下,而后村里新建设的房屋都比现在的村道路面高60~100公分之间,比我家的房屋还要高。
所以,村道在铺设的过程中,有抬高整修的可能,而农民自建房的落成之时,家庭排水系统已经处理妥当,后期如想重新修缮难度较高,于是农民选择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那就是“抬高地基”,如此,家庭排水系统始终高于村道抬升的路面,家庭排水无忧,生活无忧。
第二,农房结构和家庭污水处理的必然联系。
陕西渭北农村自建房,多为纵深较长的形状,比如宅基地宽10米,纵深(长)20~40米左右,建房以宽为横截面进行建设,房屋院落结构较长,熟悉农房建设的朋友都知道,房屋纵深长会造成排水难的问题,因为水压不足、排水管道较长、排水管道铺设趋缓等问题存在。
农民在建房的时候适当抬高地基,后期家庭污水处理可以铺设有“坡度”的管道,也就是由家庭后院向前院倾斜角度的管道铺设,如果不抬高房屋地基,家庭后院和前院的管道“坡度”达不到排水需要,容易阻塞导致排水困难。
要知道农村自建房的厕所和露天的后院都有需要排泄的污水,如果家庭排水不顺畅,一是下水道口反臭气,二是阻塞后查看难度较大(要破开地面)。
第三,阻潮防灌增加房屋使用年限。
我国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建设“高脚屋”,底下一层用来养猪和储存饲料,上面一层用来居住生活,其实就是为了阻潮防灌,当然热带雨林气候的生活区也有规避毒虫危害的安全考量。
而农民在建房的时候选择抬高地基其实也有阻潮和防灌的考虑,地基在新房建成后是存在“下沉”时间的,也就是说房屋会随着当地地下水的流动和降水的影响逐渐下沉,直至“夯实”,抬高地基有效避免了房屋下沉过多的可能。
如此做法,一是房屋与地下水的高差充足(避免下沉过多),二是降水量大的时候地面返潮不会冲刷墙面,三是遭遇洪涝灾害可以防止洪水倒灌的可能,规避了水与自建房的“亲密接触”,自然增加了房屋的使用年限。
第四:形象工程。
若要讲建房和“面子”无关,肯定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勤奋多年才有了建房的基础,自然人人都想建一座“众人称赞和羡慕”的理想房子,这是农民与家之间的情感,也是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
说白了,好不容易建座房子,谁愿意把房子建在“坑里”,即使周边的左邻右舍房屋落成早(地基较低),可之后左邻右舍建房肯定还是会升高地基,到时候自己辛苦建成的房子就掉到了“坑里”,既不美观也平添烦恼。
抬高地基能够提升房屋整体的美观程度,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觉效果,自然心满意足,当然即便是抬高地基也不能过分,要充分照顾到左邻右舍的排水和情绪,过高不可取,适当抬高地基之前,要与左邻右舍打好招呼,人情世故不能丢。
结束语:看完了这四点,你觉得农民翻建自建房选择“抬高地基”有没有必要呢?我还是那句话“打江山不易,想要守得住江山就要提前未雨绸缪,从长远的角度考量问题是农民立足农村生活的“根本”,房子轻易不建,要建设就要把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周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