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弱兵指什么生肖,什么生肖代表行军作战

首页 > 风水 > 作者:YD1662022-11-03 16:49:12

说到将帅之才,三国就不得不提诸葛亮与司马懿。说起此二人,想必大家都耳熟能祥,可谓家喻户晓的三国叱咤风云人物,并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同时喜欢对二人都持有不同观点论是非英雄,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三国是一位谋略超群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可以说是智勇双全,胆量过人的三国之难得将帅,当年曹操在位时就畏惧他三分不敢轻易重用,乃至曹氏后代也想法设法削其兵权,后来魏国不得已才请他出山来对抗衡诸葛亮,引狼入室魏国江山被取代埋下了后患,从此也是魏国逐渐消亡的开始,更是蜀国消亡的开始,可想此人并非等闲之辈,演义与正史足以说明他的绝世之才。说到他人们往往与诸葛亮有的一比,在军事才干上不分伯仲,专家学者民众各持鲜明观点,都有不同得看法。那到底孰更胜一筹呢?以下诸葛亮与鲁肃论将帅之道的对话足见分晓。(接下来我们结合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来评价诸葛亮,这里暂不探讨正史和野史的问题)

孔明问鲁肃,何为将帅。鲁肃答:“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孔明曰:古今统兵者皆为将也,岂知将帅之道乃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也。1.平庸之将所着重者,乃兵将之多寡,勇猛如何?此等如吕布,袁绍等辈,比比皆是,不足挂齿。2.高明将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操,周瑜。3.然而,仅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欲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查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长短。4.单说这个兵字,就大有学问。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执戟荷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雨水火,山川灵气,如此宇宙万物均可为兵。5.比如《七十二气候图》,它成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现,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濡署,何时雾蔼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百万雄兵。为将帅者,不懂天文,不明地理,不晓阴阳,不懂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

以上摘自《三国志》,也是(三国演义)中的台词,出自诸葛亮之口,精妙绝伦,字字珠玑,文采飞扬,文章盖世,令人钦佩至极。诸葛亮乃中华民族智慧的楷模和典范,从这诸葛亮论将帅之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评论三国将帅的标准,分析的头头是道,让人望尘莫及。我们以此为标准来论司马与诸葛,司马属过2却不足3,而诸葛之才至少在于3也。我们不得不承认司马之才在三国算是经纶济世,经天伟地之盖世奇才,智谋与用兵更是与诸葛亮有的一比,只是与诸葛相比,司马之才逊色一点。为什么?

我们知道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前位居《易经》乾卦第一爻“潜龙勿用”)随刘备出山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为己任,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谱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绝唱,留下了名垂宇宙的不朽丰碑。三国鼎立局势正是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设计展开,以占据蜀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史学家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说法)易守难攻之势,天府之国之地利,联吴抗魏人和之主张。《隆中对》成为了刘备诸葛一统大业的江山设计图,后面的战略皆为此服务,所以三国鼎立局势成也诸葛,败亦诸葛。从借荆州,带赵云去帮助吴国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安排关羽去受华容道等都说明了联吴抗魏的重要性,比如诸葛安排关羽守华容道,明知关羽重仁义之士,曾受曹操恩惠,料及后果,有意放走曹操,如果当时派张飞,赵云一人曹操便难逃此劫。但正是如此,体现了诸葛亮的之雄才大略。他放走曹操一可以有利于当下三国鼎立(为后面统一之大局)的形势;二让关羽立下军令状以示军严,以儆效尤;三让关羽还了一分曹操的顺水人情,早晚都要还,不留后遗症,以绝后患。4更妙的是当时放了曹操对自己大有妙用,反而除了曹操,吴国周瑜便毫无所顾虑的攻打刘备,因为当时刘备乃借孙吴之荆州栖身,自身能力还不能跟孙权抗衡,同时也符合诸葛的政治主张,曹操兵多将广,实力强大,只有把吴国牢牢栓住一同抗曹,服务于复国大计,只可惜最后荆州失陷带走了关羽张飞两员虎将是一大遗憾。强将手下无弱兵的尴尬局面,加速了蜀国衰落的步伐,然而诸葛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等屡屡战功,为蜀国后来基业立下了汉马功劳,不愧为一代天之骄子。同时诸葛亮忠君爱民,托孤之重,为刘备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之意愿,金戈铁马,沙场秋点兵,刀山火海,戎马纵身,最后未实现大一统却病死于五丈原,为千古英雄所感慨。杜甫曾这样写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足以说明诸葛在三国中举足轻重地位的历史佐证,不过这还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的一生的聪明卓学。如诸葛与司马相比,都精通兵法,智谋远略,从这点看确实各有千秋,难分胜负。不过最值得一说的是诸葛亮精通易经,《易经》基础上形成的著作有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紫微斗数,梅花易数,麻衣神相以及推背图等高深学问,研究易经的专家已经认可易经的科学性,而且西方说的科学只是易经中一小部份,同时涵盖了哲学,天文地利,自然奥妙,宇宙万物,小则个人人生处事,中则企业管理竞争之门道,大则国家命运兴衰,在中国历史上精通易经的人物不胜枚举,传说中的伏羲,周文王,孔子,姜子牙,刘伯温,*等等,还有就是数诸葛亮了,古代军事家必读易经,特别是易经中分出来的孙子兵法,但诸葛亮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把易经与用兵结合起来,并运用自如的奇才,家里常挂二十四节气图研究自然规律。一提到易经很多人都破口而出,草率的说是神鬼之术,子虚乌有,纯属迷信,可笑无知愚昧之极,这是易经博大精深,不懂它的原故。古时候用易经的名义,江湖骗子谋取暴利,残害百姓,遂成为巫术,偏门之神鬼学,往往这些江湖算命先生,占卜问卦成了人们眼中的邪门歪道,进入了一个自欺欺人的误区,谁知一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却视为糟糠,国人之悲哀也。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认为一本无用之书,侥幸躲过一劫,说起来这也未必是件坏事。易经之博大精深在于,一个字就包罗万象,包括哲学思想,自然之道,君子小人之理,做人准则,人生道理,阴阳变化,宇宙伦理,无形与有形事物,小到个人命运及生活常理,大到治国智慧及蕴藏宇宙万物,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自然之奥妙,用于兵法更灵活自如,妙不可言。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以上摘自《孙子兵法》,从这次俄乌战争,明显看出美国和俄罗斯都用到了孙子兵法,我们中国自己人都深感惭愧。诸葛亮不仅精通孙子兵法,还运用自如,这也是诸葛亮论将帅中所说的用兵之计,但靠这个还是远远不够。用兵不在于兵,而在于用,只要用的人能驾驭,善用其长,草木可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真真假假,让敌人揣摩不透。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者善之,诸葛亮熟读兵法,用兵如神。诸葛亮虽在小说中难免有些夸张,但真有此人。他精通易经,易经乃古今之奇书,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包容宇宙万物。易经讲究变通,分分合合之奇妙无穷,而现实中易经的理论多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相术则多流行于民间,将两者融会贯通者少之又少。古今成大事必通多少,易经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母源,包含了做人之道理,伦理常纲,仁义君子之道,千古兵法,自然之奥妙。易经讲究阴阳变化,融会贯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变化莫测,循环有序,玄之又玄,只是易经之非常深奥,精通着甚少,再加上民间一些不懂易经的以此为名滥用巫术骗取钱财,伤天害理而被误为迷信或简单的风水算卦占卜罢了。谁知其深藏玄机之处,诸葛亮出神入化,神机妙算在于此,易经是一本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书,易经包含三部分,分别是易理,术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方神,七曜,九宫,八卦,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六十四卦等),相学(夜观天象之星象学,掐指一算之手相学,面相学)。易经术数就是跟现在的数学是一样的,就像一个数学公式一般,最后都可以把术数转换成五行,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就可以算命看风水了,易经其实就是一本自然之道也,烂熟于心就可以根据自然变化算几时刮风下雨,几时春雨秋风,非常之奇妙,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借东风在此。只不过说明点的是借东风只是个脱身之借口,诸葛亮早算准了此时起东南风,并吩咐赵子龙接应(三国诸葛亮最信任赵子龙,没有张飞喝酒误事,也没有关羽傲慢,几乎一五一十去完成交给的任务,完美人选。)。诸葛亮发明新式连弩,八卦阵,木牛流马等都说明了他的过人之处,同时在军事,治国,用兵等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在上论将帅中我们不难得知诸葛善用易经,字里行间都透露了易经的精髓,如阴阳刚柔,八卦演化,观天文,精历法,烂熟于胸,运用自如,信手捏来。精通了这些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运算,便可知晓地理风水,天文预兆,自身命运,自然之变化,而这些是算命,占卜,风水的基础。如今的掐指一算,夜观天象,风水随着科学的进步被忘之脑后,或被误为迷信丢弃,左一句八卦新闻又一句八卦新闻,是对传统文化漠视的表现。在古代没有现在科技之前,这些夜观天文,占卜问卦是一门高深学问,谁知古人竟用到如此神出鬼没,出神入化,不得不佩服,易经在今天来讲也是胜过科学的,了解点易经的知识,站在易经的角度,用易经思维,帮助你的思想高度和境界更上一层楼,同时可以打开你的任督二脉,让你看事物更加全面立体,拥有辩证系统的思维,接近中庸之道。从这里便知诸葛孔明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智囊卓学尽可皆知,诸葛精通易经之道,善知自然之变化,火烧连营,水淹七军,预测风雨雷电,司马懿虽智勇超群,用兵如神,却难敌诸葛之神鬼莫测之神机妙算也,通晓自然之变化亦如人心之变化,才有了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说法,司马汗言:“我算得了诸葛生,却算不了诸葛死”。当然,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屡屡战败,偶有胜战,败后感叹:“孔明谋我之所谋,算我之所算,知在我心,我不能及也”。在第六次出岐山中,孔明军中粮不足,装神弄鬼在司马眼皮底下割麦,事后司马叹曰:诸葛孔明之神鬼莫测,我不能及也。其实并非鬼神之说,而是精通易经,善晓天文地利之变幻也。司马懿,深知不及孔明,却料孔明涉川险要来犯,人困马乏,以防守被动待军中粮草补给,一贯主张坚守不出,不攻自破为战略,使诸葛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不得不速战速决的诸葛被迫处于被动绝境,诸葛亮在这样一种处下屡屡胜仗已经是非常了不起。

 

《隆中对》分析三国鼎立局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亮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将三分天下分析的头头是道,刘备听得怕漏掉一个字,再加上他求贤如渴,得孔明如鱼得水,悍苗遇甘霖,听得孔明隆中论天下,似乎看到未来,非常高兴。当然孔明遇到这样贤明的君主,多次屈尊拜见,肯定要表现他过人之处,便有了《隆中对》,也体现了孔明的旷世之才,同时后来的《出师表》更是让人为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慨涕泪。

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没见到诸葛亮,我们不难想象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在考验刘备的决心和诚心,何以见得?我们在最后一次见面的细节可以看出,刘备整理好衣冠见到诸葛亮就说:先生,听说你很厉害,我现在很需要像你这样的高人相助,而诸葛亮故意说:我不是什么高人,再说我已经不想问世俗了。直到刘备说了句:你不出山,天下的百姓怎么办?诸葛亮才跪下来说:先生如此志向,亮不才,愿效犬马之劳。这说明诸葛亮已经考验完这是他要等的贤君,如果当时刘备跟诸葛亮说:你不出山,我怎么办,我相信诸葛亮不会出山。诸葛亮可能会想:你我素不相识,你怎么办是你的事,我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缘分,再说你这样自私自利,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我咋会跟随你,再说我也想有所为作呢。因此这才是高人的巅峰对话,如果刘备只是贤明,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超人智慧,别说三顾茅庐,就算天天赖在那儿诸葛亮可能也不会出山,所以诸葛亮出山不仅仅就是三次拜谒,而是看到刘备诚意同时他的城府和志向,所谓燕雀安能知鸿鹄之志。

《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 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51)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不管是《隆中对》还是《出师表》都是诸葛亮智慧的表现,文章非凡,旷世佳作,把《隆中对》和《出师表》结合起来就是深藏诸葛亮一生的聪明才,神话般的人物,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堪称千古奇人。

虽然诸葛亮是绝世奇才,但匡扶汉室这点就像某思想家所言,愚之又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好比三国演义中开头那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古朝代更替自然也,是必然的过程,汉朝灭亡乃天意,怎么会因人的意识而转移,岂非人力所为?诸葛亮错就错在匡扶汉室,违背自然之常理,逆天而行,固有此下场,最后姜维也不难想象,正如司马徽所言:孔明得其明主,未得其时也。其才不但可以与管仲,伊尹相比,关羽曾不屑的对司马徽说:我也是读过春秋的人,诸葛亮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吗?怎么能跟管仲伊尹相提并论。然而司马徽却说,他不仅可以跟观仲伊尹比,还可比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和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张良),可见有吞吐宇宙之志,兼济天下之才。卧龙潜龙27年自比管仲,伊尹,以梁父吟为伴,隆中待明君。一生遇到刘备(孔明见龙在田)使得自己大展拳脚,把自己(孔明到惕龙阶段)智慧发挥的淋淋尽至,若是曹操,孙权等,未见得展此雄才,还有可能成为刀下冤魂,这点可以看出刘备给足诸葛发挥才能的空间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甚至把尚方宝剑交给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乃至诸葛一片忠心,这在易经里叫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配,也叫君臣配。今天我们只知道诸葛的厉害,却有谁想过一个成功的贤臣背后还有一个成功的明君?所以说到诸葛亮就不得不说刘备,可以说没有刘备就没有诸葛亮,因此诸葛亮对刘备是感恩戴德,刘备以贤德仁义广施天下,从三让徐州,携民过江生死与共,将中华民族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表现的淋淋尽致,试问纵观历史能有几个像刘备这样的君王?因此武侯祠为啥把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合祀这就是主要原因,刘备善于攻心,煽情为先,善于管理团队和慧眼识才以及会用其才,是三国非常成功的领袖。当然曹操乃官二代,孙权为富二代,刘备虽说是皇亲国戚却白手起家,但家道中落,只不过是卖步履的贫寒之躯,要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就只有赢得民心。三国演义中从头到尾都是哭着到最后的,每次久别重逢两位义弟都会抱着痛苦一场,并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赵子龙当阳千军万马曹操眼皮底下冒着生命危险救后主脱离险境,刘备差点将阿斗摔死,说为了你不孝子差点损了我一员爱将,这时赵子龙跪下万万不可,当然刘备多半早料到就算他愿意,赵子龙和其部将也不愿意,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在那种生死存亡面前,这样以后手下都感动不已,心里滋生了下次誓死保护阿斗的念头,才有了后来赵子龙再次从孙夫人手中抢回阿斗,当然保护到长大了却成了乐不思蜀的昏君,扶不起的阿斗。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只说了一句话“如果阿斗以后不成器可以取而代之”却让诸葛亮更加全心全意辅佐后主刘禅,这其中刘备非常了解诸葛亮以及他的高度智慧,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可以取而代之,实际上这并非刘备本意,而是侧面叫诸葛诚心辅佐阿斗,1诸葛亮是受过儒家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熏陶,他深知君臣之礼,就算阿斗再昏庸,不会去做背负千古骂名的事;2诸葛亮有恩于刘备,他依然是誓死辅佐后主并完成他的使命;3他深知刘备这句话的含义,表面说可以取而代之,实际上叫诸葛亮好生辅佐后主并完成大业,我对你那么好,你可不能那样做,这是高智慧人的巅峰对话,至使诸葛亮马上跪下来发誓,从这里可知他们非常了解对方,也体现了刘备的过人之处。还有刘备知道蜀国后期赵子龙是绝对蜀国存亡的重要人物,所以他曾委托赵子龙如有人想谋权篡位斩*之,这里可以看出刘备还是很信任并重用赵子龙的,所以反驳了刘备没有重用赵子龙的说法,而是把这个人才留给诸葛亮用了,三顾茅庐时求贤如渴的耐心,三顾茅庐时没说自己和兄弟怎么办,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说天下苍生怎么办,足见有吞吐天下之志,这也是诸葛亮出山的原因,之前都是在考验刘备,所以诸葛亮出山不是三次顾茅庐,而是这就是他要找的伯乐,这就是我们说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由于刘备如此贤明,仁义布施天下,才使那么多天下英雄豪杰誓死追随,肝胆相照,蜀国在三国里算是群英荟萃的了,卧龙凤雏兼得,五虎上将都是万夫不敌之勇,了不起的三国风云人物,当时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最后两者兼得也未成大统也是后人所深叹,但人和,天时,地利不佑,也并非人力所为。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刘备得民心未得天下,却依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致使关羽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誓死相随,其余部将也忠贞不二。但最后诸葛也包揽权重,一心精忠报国致使最后强将手下皆弱兵的绝境也是让人惋惜,正如诗圣杜甫诗中所说的“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我们只有尊敬的目光,历史是非过错并非我等所能言论,乃陈述其史,无能评之,恐贻笑大方之家,然而乱世出英雄,英雄亦适时,时势造英雄。乃时也,势也,不以成败论英雄,尊重客观历史的同时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