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都会有生老病死这一个自然规律。生时高兴,死时悲伤。动植物死后会融入泥土,滋养大地,回归大自然。人也不例外,殊途同归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
古时候,人死后会有棺椁装着,埋入地下,成坟立碑祭祀;即便很穷的人家,也是用席子裹住,掩埋与地下,做个记号,待日后其后代来祭拜。这就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的丧葬传统:入土为安。也是后代对祖先的尊重和孝顺。
房屋是生者之家,坟是死者之家。先人入土,从此就阴阳两隔。后人上坟祭祀也是一种孝道。但是再孝顺的人也不可能每日去坟上守着,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生活,工作,养家糊口。
根据各地的习俗,清明、中元节、祖先的生辰、忌日等都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很多人由于生活工作在外地,不是很方便,但每年的清明,必定要去祖先的坟上祭奠的。
清明节也叫“扫墓日”,因为正常的风吹日晒和其他原因,坟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俗语有云:“坟上有洞后代贫,坟旁三物出富人”,这个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一、坟上有洞后代贫
我们都崇尚“入土为安”,坟墓一般也是被安置在野外,如果不去整理,坟墓周边也必定会长满杂草,有草就有虫。而且坟墓一般都是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个特征就很容易有蛇鼠出入,做巢穴。
再有,因为地势较高,如果坟墓被蛇鼠兔等打洞,遇到下雨,必定会有雨水灌入坟墓,其中的棺椁被浸泡会腐烂,如果再常年失修,严重起来,坟墓可能会坍塌。这可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我们中国讲究的就是孝道:百事孝为先。祖先的坟墓一定要保持好的状态。毕竟坟墓是祖先的“家”。祖先的坟墓一定要经常查看,如果发现坟墓有被打洞,一定要及时修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