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脑电图和其他行为的改变,人类睡眠被分为4(5)个阶段。
其中有一个阶段显著异于其他阶段,表现为眼球快速闪动,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生理状态突然活跃及快速波动,特别是脑电图呈现类似于清醒时的高频率脑电活动。
所有这些突发性改变中,最容易观察到外在特征就是快速动眼,因此,被命名为快速动眼睡眠(REM睡眠)。
其他各个阶段合称非REM睡眠。
在早期的实验室睡眠研究中,当受试者被从REM睡眠唤醒时,平均82%的时间报告正在做梦;而从非REM睡眠唤醒时,几乎都没有报告做梦。
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我们的梦都发生在REM睡眠;或者反过来说,REM睡眠就是在做梦。
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非REM睡眠甚至某些清醒时间也可以做梦,但是,人类的梦想主要发生在REM睡眠,这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REM睡眠就代表着做梦的信念没有被撼动。
动物梦的研究虽然动物不能告诉我们它有没有做梦,以及梦到了什么?
但是,我们只要假设,动物跟人类一样,REM睡眠就代表着做梦,我们也一样对动物的梦进行研究。
正是基于这一假设,很多科学家对动物的睡眠和梦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发现,梦想并不是人类的专属特权,很多动物也一样做梦——有REM睡眠。
首先,在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睡眠中,科学家都发现了REM睡眠。
其中,鸭嘴兽具有最多的 REM睡眠,每天大约花费多达8小时用来做梦。
而海豚几乎不怎么做梦。
同为温血动物的鸟类,也被发现普遍存在REM睡眠,意味着一样有它们的梦想。
相反,科学家没有在爬行类动物发现单独的REM阶段。
这或许意味着,梦想仅仅是恒温动物的专利。
动物能梦到什么?研究发现,动物的梦也应该跟人类的梦一样,在学习和记忆整合、巩固中发挥作用。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监控了小鼠分别在迷宫中学习获取食物和睡眠中大脑的电活动。
结果发现,小鼠在REM睡眠阶段重复了迷宫学习时某些神经元相同的放电活动。
通过对脑电活动的分析,研究人员甚至可以确定小鼠在梦中是处在静止还是奔跑状态,以及奔跑的进程。
在另一项斑马雀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它们负责歌曲旋律的某些脑区神经元在唱歌和REM睡眠中呈现了相同的放电模式。
说明,这些勤奋的鸟儿在梦中都不肯闲着,而是勤奋的练习唱歌技能。这也就难怪,这些鹊鹊的歌唱得比答主好得多得多了。
科学家甚至可以通过它们唱歌时和REM睡眠中脑电活动模式的比对,谱写出雀儿们在梦中所练习歌曲的乐谱。
可见,梦想并非我们人类的专属特权,至少温血动物也一样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