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服装品牌H&M一纸“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阿迪达斯、耐克、新百伦等一众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纷纷加入抵制行列,新疆棉花迎来危急时刻。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明摆着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又一阴险把戏,不过这背后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
其实,H&M等公司之所以会停止使用新疆棉,原因是一个名为“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的组织,暂停了对新疆棉的许可证发放。
如此一来服装企业便无法再进口新疆的棉花,而该协会背后正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只要厘清了抵制新疆棉背后的利益关系就不难发现,这不过是美国利用NGO祸乱世界的又一次罪行。
那么,NGO到底是什么?美国人又是如何通过它来操控世界的?
美国强大的NGONGO的全称叫做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直译过来就是非政府组织。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不属于政府、由政府之外的主体建立的组织,一般是民众基于某种共同目的或任务而组建的机构,比如环境保护组织、公益基金组织等等。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层面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对NGO的名称和适用范围也存在差别。
美国人一般称之为“草根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英国人喜欢以“志愿组织”称呼它,中国倾向于称它为“社团”“民间组织”。
联合国1945年成立之初,第一次公开使用NGO这一称呼,当时被赋予这个称号的是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咨询机构。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任何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私人非盈利机构都可称之为NGO。
(联合国NGO大会)
从NGO一词的诞生就可以看出,这类组织虽说不归属政府管辖,但它生来便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和政治内涵。
在西方政治文化环境中,NGO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填补政府无法抵及的领域,完成政府不方便涉足的任务。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NGO算得上是政府的帮手。
再从起源上来讲, NGO完美迎合了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的“自由、自治”理念。
这类组织的成立几乎完全取决于公民自身的意愿,并且归属公民管辖和控制,因此NGO自诞生起便带有强烈的“公民社会”色彩,一些国家甚至直接称呼NGO为“公民社会组织”。
NGO的正式称呼诞生于1945年,可实际上这类组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当时废除奴隶制、争取妇女权益的大规模运动下,NGO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在世界各地出现,其发展迎来第一个高潮。
二战后,大批呼吁和平发展、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的NGO迅速出现。
据联合国统计,1909年全球NGO组织不过176个,1972年这一数字来到了2173,翻了十倍有余。
1991年冷战结束之时,NGO的数量更是来到了惊人的1.4万个。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提高了信息传播能力,民众的社会治理积极性迅速提高,NGO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世界各国平均每天都有数十个NGO的诞生。
而创造了资本主义巅峰、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自然也不甘示弱,其国内的NGO俨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