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死于哪一年,曾仕强预言寿命是多少

首页 > 风水 > 作者:YD1662023-04-17 00:13:42

《易传》也常以前面的结论作为后面的前提,层层推演,不断得出新知;兼用顶针的修辞、排比的句式,更为论证增添了无穷魅力。《易传》常常举例论证,从而增强论证的形象性和说服力,这也是论说类文体说明论证的必要手段。

二、说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为悦怿。"(《文心雕龙·论说》)

这便是将"说"体解释为游说之辞了。

曾仕强死于哪一年,曾仕强预言寿命是多少(5)

的确,"说炜晔而谲诳"(《文赋》)且以"感动为先"(李善 注),既然同样是要求讲道理为主,也难怪"论说"往往一体、并列成章了。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说"体在唐代得到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文体特点:一是内容较杂,多写生活琐事;二是"说"体的写法并不要求像"论"体那样谨严,比较随意。

"论"与"说"是一个大类中的两种文体,这二者关系颇像诗与词:

诗庄词媚,论精说杂。

曾仕强死于哪一年,曾仕强预言寿命是多少(6)

三、辞

"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文心雕龙·辨*》)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提出"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出入战国诸子"这一论调,他认为赋在表现上"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

然而他却忘记了先秦许多文学对于汉大赋的深远影响,如《易传》,就至少在三个方面对辞赋产生了影响:一是对偶的方式,二是排比的句式,三是对问的结构

关于对偶,先秦极少有能够像《易传》那样非常成熟地使用对偶的修辞方式。《系辞》中既有句中对,如"知崇礼卑""一阖一辟""彰往察来",又有上下句对,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崇效天,卑法地""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对偶的形式一方面方便了文本的对举见义,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易经》卦序非反即复、卦德相生相依的特点

曾仕强死于哪一年,曾仕强预言寿命是多少(7)

关于排比,先秦亦极少有像《系辞》那样使用诸多排比句式的篇目,如: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关于对问,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设辞,这种行文技巧不仅影响了辞赋的创作,并与其他"假设问对"的文学方式一起造就了辞赋的诞生,并且对"设辞"式散文、论文等均有重要影响:如韩愈《进学解》、欧阳修《易童子问》等明显受到《易传》影响,章学诚《文史通义》亦然。

四、序

"长怀序志,以驭群篇。"(《文心雕龙·序志》)

《易传》诸篇不能称作"序",但依然对"序"这一文体的形成具有启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序卦》说明了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各卦相反相成的意义,显然是序跋类文的开山之作

曾仕强死于哪一年,曾仕强预言寿命是多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