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成泰/陈金鹏
在山东省日照市拉萨区中楼镇西的崔家峪村东北山叫先行躲,山南中央有一处尼姑庵,因皇姑曾在庵中住过,所以叫皇姑庵。说起皇姑庵,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崇祯十七(1844)年,腐败无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眼看李自成起义军重兵逼近北京城,自知大势已去,便自缢于煤山(现景山公园),但他死前放心不下的是他年方二八而又聪慧的小妹(当时称皇姑),实在不忍心让其身陷囹圄或死于非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便找来军中名将先行官王起,求他设法保皇姑出宫,留条生路,王起接受护送皇姑出京的任务后,便密约了几个兵士,化装成逃难百姓,潜出京城。
一路南行,一路上跋山涉水,东奔西躲,历经无数险关要塞,约半年的时间,来到莒州马髻山后,浔河岸边,忽听马髻山上鼓角齐鸣,人声呐喊,感到惊恐不已,匆忙将皇姑送至锯齿山后尼姑庵内暂且歇息。王起带领卫兵躲进上面的先行垛山上。次日,王起去马髻山南面探情况,见各路设卡,盘查甚严,一路上只打听到一些山名,水向,城镇村落,于是便回到山中。
王起深感行程艰难,不想再护送皇姑南行了,就对皇姑说:“马髻山前东有鸡山,南有雀山,西有头山,阴阳交合,一方宝地,正是皇姑落脚之处……”当时皇姑迫于无奈,便答应留下,但不想久住尼姑庵。王起看出皇姑的心思,为其想办法。
一天清晨,王起下山时在马髻山东头遇到几个人在行走,就问起他们干什么的,原来这几个人是常年到潍县做生意的,其中有个姓卢的青年,年方二十,生的浓眉大眼,膀大腰圆,为人憨厚老实,只因家境贫寒未能婚配,其家就住在马髻山前的涝坡村。王起问他们做生意几天后能回来,他们说得三天后才能回来。
三天后,他们回来时在原处又碰到了王起等几个人,其中还有一位女子(皇姑)。王起就以逃荒兄妹的身份由兄做主将皇姑许给姓卢的青年,几个人帮着美言,卢家青年就答应了,于是将那女子带到了涝坡村。回到家后把这件事和村里的老人一说,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于是由长辈做主,让两人拜堂成亲。那女子经过梳妆打扮,十分俊俏,村里的人交口称赞。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只是那女子有时心事重重,常沉默不语,问其原因,终究不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已是子孙满堂,那女子已变成头发斑白的老嬷嬷(即老太太)
有一年,邻村唐庄的庙里唱大戏,卢嬷嬷和子孙们一起去看戏。这一天演的是《煤山记》,戏中崇祯皇帝上吊自*。看着看着,老人便放声大哭,一时昏厥过去。
在家人的搀扶下,老人回到家中,经过一天一夜的调理,卢老嬷嬷才苏醒过来。卢嬷嬷醒来第一句话说:“那戏演的是我家的事。”自那以后,卢嬷嬷就公开了自己是皇姑的身份,拿出宫中带出的金银,广置田产,教子耕读为本。由于皇姑过度伤心,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从此,涝坡村一带流传着“一出《煤山记》,哭死卢嬷嬷”的老话。皇姑死后,葬在村后边的一块地里,据村子里的老人说,当时的坟墓很大,后在墓边长出一棵钩挂子树,长到直径半米粗,后在“文革”破四旧中,其坟墓又被迁到林南边的小岭前坡。
如今皇姑庵旧址尚存,坐落在涝坡村岭南坡的皇姑墓依然耸立。每年清明节时,卢氏后人都会去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