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视剧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对于爱情是什么,依然懵懂不自知的年纪。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纪的人总是泪点很低,会莫名的流很多眼泪,是被感动,被触动,还是单纯的想哭一场,给自己一个口子释放些什么?
那时候的徐志摩(黄磊饰)、那时候的林徽因(周迅饰),那时候的陆小曼(伊能静饰)、那时候的张幼仪(刘若英饰)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
我就有了飞的理由
心中累积的悲伤和快乐
你懂了所以我自由
你不懂所以我坠落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云
我就有了思念藉口爱引动我飞行中的双翅
你回应我靠近天堂
你沉默我成了经过
翅膀的命运是迎风
我的爱当你把爱转向的时候
我只身飞向孤寂的宇宙
眷恋的命运是寂寞
我的爱当你人间游倦的时候
我会在天涯与你相逢
我会在天涯与你相逢
年轻的恋爱,总是伴随着与自尊的取舍、伴随着种种若即若离。是因为知道,若真的圆满,便不能体验痛苦的滋味,因为不想变得平庸,所以要人为的留下些许遗憾?还是因为在挣扎痛苦、失去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心所向往?
懵懂的恋爱总是如此美妙。但若有一方稍有顾忌或早知世事,总会看破这幻象,像恋爱的泡沫被戳破一般,痛在所难免。不成熟的爱情,结局注定变幻莫测,总有一方会先于对方走出泡沫城堡。
林徽因眼中的徐志摩究竟是什么?是她的挚爱,还是她不能触碰的痛,是挣脱不掉的命运安排,还是她早已看破的红尘。这段倾世之恋,每每被人提起,总有人感叹徐志摩的痴情,林徽因的绝绝。徐志摩是真的爱林徽因吗?还是他倾其一生追寻这种无法得到的感觉。因为有这幻影的存在,激起他胸中无穷无尽的思慕与爱恋。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未知的世界,总戴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恋爱中未能实现的温存,总让人赋予自己无限美好的遐想。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想知道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就看他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徐志摩是如何回应张幼仪对他的爱的?在那个年代,那种背景之下选择让她堕胎、选择离婚,是标新立异,是独树一帜,是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勇气,还是荒诞的自私、自我与毫无怜悯之心。他的举动又何尝不是绝绝。
女人于爱情应有的样子是否就是要一味的付出奉献,倾其所有,卑微乞求?张幼仪何尝不深爱徐志摩,然而结局换来的是一纸休书。深爱到了最后,是放手,是无力挽回的成全。林徽因也与其同出一辙,爱慕他年少风度翩翩、爱慕他洒脱自如、爱慕他俊秀的面孔。然而有妇之夫的身份下他们相识,无论多么的默契与情投意合,让这个饱读诗书的才女,始终保持了应有的警惕与距离。爱像一场高空跳伞,深爱时总让人奋不顾身,但当理智打开那扇神秘大门后,你总能看到自己不能碰触的底线在哪。
有一些爱情注定只能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不去回应,才能留下更多的美好。林徽因在徐志摩心里,是永远挥不去的情伤,这伤让他痛,也让他痛并回味着。是这沉重但又无法挽回的爱恋,让他感受到自己内心泉涌一般情感,深深沉溺于这份澎湃激荡的感觉。只有这种凄美且不可逆转的结局才会变成一种留在心底的永恒。爱正如徐志摩的诗中描绘的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它无法实现的那一刻的定格,注定永恒!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