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教授坦言,寒门贵子依然存在,只不过普通家庭想把学生送进名校或者培养成科研人才,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学历正在贬值,人群之中专科和二本的学生并不少,想要体现出优势,基本上只能是名校生。而读研、读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教育成本,一般的家庭又会非常拮据。
在当下的就业形势下,读研读博也未必能找到收入高的工作。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或许并不划算。其次,即使只是比成绩,资源匮乏的家庭,也很难让后代占有优势。
就比如高考,看上去非常公平。但实际上,同样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学习,效果显然不一样。
有人只能学会适应普通的老师,有人却能找到名师做校外辅导。而且,很多家长可能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周围也没有教育行业的人脉。
他们不知道除了高考,还有其他特招或专项计划的方式进入高校,而这种捷径往往被那些有实力的家庭占据。普通人想要靠读书“翻身”,可能越来越难。
尽管学历在贬值,普通学生想要通过高学历去改变阶层变得很难。但这并不代表努力学习和提升学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调整一种思维,读研、读博并不表示一定能让你实现逆袭。
但更高的学历却可以给毕业生更多选择空间,不至于找工作时完全处在被动的状态。我们看到一些高学历的同学,还是回到了做普通职业的起点。
可这只是少数人,更普遍的规律是:越是好的岗位,越需要学历。比如我们看一看特殊时期内依然旱涝保收的职业,例如教师、公务员等,往往都是体制内。
而他们的入职标准都需要以学历为基础。还有那些有机会拿高薪的互联网大厂,新招录的员工基本上都是985、211院校毕业。
再看看各地的落户政策和购房政策,学历越高往往福利越多。以沈阳为例,购房补贴中,博士能获得7万,硕士可以获得4万,本科是2万;专科生则没有补贴。
事业单位或者知识密集型的岗位技术人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不重视学历,只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话题:你如何看待硕博生的培养规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