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5 年甲午海战惨败后,在张之洞、刘坤一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清朝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重建海军之路。清政府先后从英德等国买回43艘军舰,但因囊中羞涩,只有从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够大够先进。这艘号称“天字一号艨艟”的军舰上有两门8英寸炮,是当时中国海军的“镇海之宝”。尽管兵微将寡,但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却迫不及待地拿海军作为外交使节,发挥“移动国土”的作用。
1910 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18国200余艘军舰参加庆祝仪式。于是清政府决定派专使亲王载振前往祝贺,并下令海军部“加派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率领海圻巡洋舰前往,顺访美利坚诸国”。其规格之高,兴办之隆,在清朝260多年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1911 年4月21日,“海圻”号载着300多名大清海军精英,从上海起航,经台湾海峡、南中国海驶出国门,穿过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在史无前例的万里远航中,统领程璧光做出惊人举动:他在后甲板集合全舰水兵,发表训令:“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他下令本舰士兵一律剪掉拖在脑后的发辫,以符合世界潮流,此举获得士兵的一致拥护,但也有一些老兵舍不得长长的发辫,便用红布包裹,寄回家乡。
万里远航耗时一年,回国途中参加辛亥革命
本来,“海圻”号回国计划从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这样不仅能完成中国海军第一次环球航行,而且航程也比沿原航线回国整整缩短三分之一。但考虑到“海圻”号的存煤量有限,单舰横跨广袤的太平洋存在一定风险,最终还是决定原路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