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媒体报道称您为当代“中华牡丹第一人”,这么高的评价,您自己怎么看?
莫华生:媒体过誉,愧不敢当。他们这样说,或许只是因为感动于我的一个“执念”——让中华牡丹传遍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华牡丹。我从小热爱艺术、痴迷绘画,曾背着父母偷偷应考艺校未果,一路兜兜转转,工作、下海、创业……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条路上。艺术之路,何其艰辛,我却甘之如饴。画了20年牡丹,越画越爱牡丹。我认为,中华牡丹完全可以打造、上升为一个能够代表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纵观牡丹三四千年的历史,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花魁”,并自古就开始参与对外交流,被喜爱牡丹的人移植到西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迄今那些国家仍将牡丹称为“中国花”。
记者:我看到您的微信名字叫“国花阁”,头像就是牡丹,听说您的衣服、书包,许多随身物品上也都画满了牡丹,怎么会这么痴迷?
莫华生:就因为牡丹是“中国花”啊!从20世纪90年代,我就迷上了这个“中国花”,决心用整个余生去研究、挖掘牡丹的人文内涵。我查阅过许多资料,中华牡丹有记载的品种是3000多种,目前可发现的有千余种,我已描摹过500多种。为了追寻不同品种牡丹的踪迹,我走过数万里路采风,二进西藏,三入陕甘,去过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也参加过多届世园会、园博会,只要有牡丹的地方,我就去写生,准备将自己搜集、写生的资料整理出一套“牡丹图谱”,带到世界各地去展示、交流,以牡丹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记者:您带着牡丹画作走过哪些国家?海外反响如何?外国人怎么看待您画的牡丹?
莫华生: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能够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中引起共鸣。我的牡丹既是画给国人看的,也是画给外国人看的。我用中国的毛笔语言,融合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色彩和构图,在创作技法与艺术表达上“中西合璧”,在创作主题上多选择宏大主题,借牡丹传递“中国精神”的恢宏底蕴,中华文化的广博胸襟。10年前,我创作的一幅700平方米的巨幅牡丹《和谐中华》,获基尼斯最佳创作项目奖,又接连荣获国内外许多奖项、荣誉,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我的牡丹作品曾经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许多东南亚国家展出。在交流中我发现,不仅许多海外华侨华人、东南亚国家的人热爱牡丹,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也有许多是欣赏、喜爱牡丹的。比如,有一次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画展,中国驻马大使带着马来西亚的经贸部长前来参展观摩。当时我展出的牡丹长卷画作中就有马来西亚的国花“大红花”,大红花与牡丹同属木槿科,在中国被称为牡丹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