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肤色:
高种姓肤色较浅,属于雅利安人种,低种姓肤色较深,属于原住民达罗彼荼或尼格罗或东南亚棕黑人种。
三、职业:高官显贵、知识界精英,大多属于高种姓专利;贩夫走卒、一般老百姓,属于低种姓阶层。
四、籍贯:各种姓在历史上都有约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现代印度,高尚社区和贫民窟虽说并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来。
除了以上显性指标,还有几个区分小窍门:
一、衣装
穿的华贵雍容的,是高种姓;穿的低俗廉价的,是低种姓。
二、手绳
不同种姓的人,手腕上缠的手绳质地、佩戴位置都有讲究,不可僭越,眼尖的话,也能有效区分。
三、饮食
饮食清淡、偏重素食的,是高种姓;饮食辛辣、喜好肉食的,是低种姓。
四、口音
这个与籍贯、住地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也是区分种姓的一种手段。
五、谈吐
高种姓多受过高等教育,自信优雅、开朗大方;低种姓大多未受高等教育,左顾右盼,缺乏自信心。
鉴于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已经是政治上的不正确,很多人会采取化名形式,在咱们外人面前,尽量隐瞒身份,所以,以上九条,当我没说。
再来简单说说种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岛,为了维护本民族的长期统治,肤色较浅的他们建立了种姓制度。他们编造了一个传奇故事,说创世者梵天的脑袋变成了婆罗门,上肢和身躯变成了刹帝利,腿变成了吠舍,脚变成了首陀罗。
祭司集团属于婆罗门,武士集团属于刹帝利,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群体属于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