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新娘的庐山真面目新郎在洞房花烛夜才能看个清楚。
封建社会讲的是三纲五常,求的是门当户对,所以子女的婚姻全都是父母说了算。
甚至还有“童养媳”和“指腹为婚”之类的情况。明朝之前,古代没有明确的法定结婚年龄,明朝之后,女孩子才有了指定的结婚年龄。
《明史》中提到,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4岁,如果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嫁出去,就会受到处罚。明朝之后的清朝也沿用了这一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女方为20周岁,男方是22周岁。这是官方的法定年龄,只有满足这个年龄的青年男女才有资格去办理结婚证。
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很多年轻人都没到法定年龄就结婚了,越是落后的地方,结婚就越早,这样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注重的是在家里办酒席的仪式,至于结婚证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在大城市出现的情况恰恰相反,一线城市的女性由于受过良好教育,对自己的婚姻也有新的理解和看法。
她们往往是法定年龄过了七八年才考虑结婚。我国的婚姻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最近几年,国家又鼓励生育二胎,只要按国家的政策走,过了法定年龄想什么时候结婚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