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是高加索人的后人,并且很多印度人其实有所谓的“英伦血统”,所以整体特征比华裔,包括亚洲其他族裔更像白人,会给主流社会一种亲近感、信任感。
因此,当一个印度人和华人的业务水平完全一致时,印度人会凭借语言和族裔的优势挤掉华人,登上领导位置。
崇尚“散居”的印度人,在异国他乡融入更快
尽管在大温存在一些印度人聚居的社区,比如素里,但事实上印度人在北美整体是属于“散居” —— 尽管工作时喜欢报团取暖,但生活时更喜欢融入本地主流社会,而不是和自己的同胞朝夕相处。
这样一来,散居的印度人有更好的独立性、在异国他乡融入的更快。而且,许多印度人会选择和本地白人“联姻”,让后代更好地融入本地,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加拿大人。
更激烈的内部竞争,让印度人更努力
印度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却比中国还多,而印度国内真正上的了台面的大城市却寥寥无几,让印度年轻人明白: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脱颖而出,赢得内部竞争,并且出国寻找机遇。
因此,假如一个中国优秀的程序员每天愿意工作10小时的话,那么印度程序员也许会愿意工作12、14个小时,因为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长此以往,印度精英的上限就变得比中国精英更高。
印度人有很强的种姓意识,阶级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年轻人因为出生低人一等,因此更有强烈的逆天改命的思维,这会激发内心的斗志。
北美对华裔始终有刻板印象
印度人大量移民美国、加拿大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且大部分是技术移民,即插即用,因此美国、加拿大对印度人不存在什么刻板影响,而且发现他们吃苦耐劳,能做出不小贡献。
但华人移民美国、加拿大早在清朝时就开始,给美国、加拿大留下了“没文化的苦力、化工”印象,甚至还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直到今天,这个历史包袱还在一些北美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此,无论华裔怎么努力,北美“决策者”都会认为华裔不能够领导一个大企业,不能够让其他族裔、让白人信服。这可以说是隐性的歧视,且在未来也很难逆转。
印度人整体性格比华人更外放
这是很多在微软、谷歌等大厂的华人员工的共识:“很多华人的技术水平和印度同事一样,都是100分,但华人普遍性格比较内敛,是实干家,能很好执行任务但缺乏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