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版图,古代赵国版图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3-02-22 21:33:23

赵孝成王时,秦国一举夺取赵国三座城池,特别是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精兵45万,此役一战,使赵国一蹶不振,从此再无与秦军相抗衡的能力;邯郸保卫战,平原君争取楚国、魏国的军事援助,赵军给予秦军重创;然而在获得小小胜利后,赵国又一次性丢掉37座城池,又被秦军重创。

赵孝成王二十年,嬴政即位,秦国夺取赵国晋阳,赵国西大门丢失,后来,赵国又参加以楚怀王为纵长的联军联合攻秦,但以失败告终;虽然赵国在名将李牧的带领下,秦国进攻有所抑制,但赵国大势已去,最终被秦国灭亡。

巩固中原策略

赵国无论是向西北开拓,向北拓展,向西防御,向南争夺,其最终目的是巩固赵国在中原的地位和实力,在巩固中原成果过程中,赵国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赵简子占领邯郸,赵献候、赵敬侯分别迁都邯郸,

赵简子占领邯郸,夺取邯郸之赵简子东进战略的重大胜利,对赵国发展战略影响尤为重大,赵氏夺取邯郸后,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势力,结束晋国内部六卿政治,并且实现了对今冀南一带的统治,这是进军中原的阵地和桥头堡;到了赵襄子时期,赵国在豫北和冀南部疆域大致形成。

赵献候迁都中牟,中牟位于齐国、卫国、晋国等三国要冲地带,赵献候迁都中牟后,使赵国向中原进军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后,赵氏对中牟的经营,使他成为与晋阳、邯郸同等重要的赵国发展基地;中牟既是晋阳的前哨,又是邯郸的后卫,保卫太行边线的安全和侧面护卫邯郸安全,是赵国向中原扩张,争夺霸权的前沿阵地。

赵国版图,古代赵国版图(5)

赵烈侯韬光养晦,赵烈侯期间,赵国、魏国、韩国受封为诸侯国,而魏国经过改革强大后,对赵国造成巨大的威胁;在此期间,赵烈侯也进行了政治、官制、经济上的改革,虽然赵烈侯的改革与其他国家相比,成效有限,但从后继者赵敬侯对外连年征战外,可以看出赵烈侯时期,赵国在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国力增长。

赵国向东南进军,在西北和北方地区,赵国得到不少实惠后,也开始向东南进军,特别是在赵敬侯、赵成侯、赵肃候时期最为猛烈,这一时期,魏国跌落霸主神坛,赵国国力明显增强,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动攻势,展开兼并战争,这一时期,赵国所参与战争不少,但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

总之,赵国的发展战略先是开拓西北,增强国力,秦国强大时,开始防御秦国,并且一直巩固中原成果,可以说,巩固中原是赵国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从令一方面讲,赵国是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国也是中原各国共同争夺的目标。

赵国为何选择这样发展战略呢?

笔者认为,赵国之所以选择开拓西北,巩固中原,防御秦国的三大战略,这有其深厚的背景的,赵国源出于晋国,赵氏族源又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继承影响着发展战略决策,赵国地处于北方,特定的地理环境让赵国优先考虑发展西北和北部;赵国先后有三个重要发展基地,以及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赵国形成这样的发展战略,我们先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赵国版图,古代赵国版图(6)

赵国地处于中原的北部,疆域比较辽阔,地理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原(内蒙古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盆地(大同盆地、长治盆地、太远盆地等)、又有可耕种的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不同的地形对赵国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太原盆地,也称“并州”历史上是赵族先人主要活动区域,奠定了赵国发展的根据地和策源地,“并州”的得失很大程度上预设着赵国的兴亡;而赵国的主要政治中心则位于华北平原,即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地带;这里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有利于农业生产,是赵国主要农耕区和粮食产区。

而赵国的高原地带,在气候上属于中温带,适合游牧,不适合农业种植,这是赵国的主要游牧地区,战国七雄中,大多都是农耕文明,而赵国却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这是赵国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赵国的水源十分丰富,汾水流经太原盆地,并且这里湖泊密布,晋南为尧舜禹、夏商周等华夏先祖活动的区域,代州以北是民族杂居之地,这里既有尚武的胡化风俗,也有南方的重文习俗,使的赵国文化兼具戎狄文化和华夏文化特征。

总之,这一地区以华夏文明为主,同时又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加上赵国比较优越的自然地利条件,处在战国时期这个大争年代,赵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既重视农业,又重视游牧发展。

赵国版图,古代赵国版图(7)

三大发展基地,决定赵国发展战略方向

赵氏的第一个根据地就是晋阳,从赵子简时期到赵献候迁都中牟,晋阳作为赵国首都有70多年,虽然赵简子和赵襄子平常不驻晋阳,但赵氏集团面临危难时,都会逃回晋阳,这与晋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关。

晋阳,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南古城营,唯一山西高原腹地,旁边有汾水流过,自古以来就是“河东”地区的中心之一;晋阳地理形势到底有哪些优势呢?我们看山西省全貌,南部、西部有黄河天堑,东部有太行山阻隔,晋阳正处于太原盆地之中,扼守挤出关口和渡口,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晋阳经济基础好,土地肥沃,境内多冲积平原,周围河流交错纵横分布,便于农业灌溉,有利于农业生产,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农业就已经很发达了;晋国时期,赵卿在实施奖励开垦土地制度,不仅扩大了自己的亩制,又让农民获得更多土地,赢得民心,又加强赵氏经济实力。

此外,太原盆地铜矿资源丰富,以冶铜为标志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总之,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来看,晋阳是晋国北部的经济中心,后来成为赵国的经济中心,为赵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

代​地由狄人所建,从赵襄子灭代开始,代地就成为赵国北方的重要基地,尽管代地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但这里水源丰富,赵国得到代地后,鼓励人们进行开荒,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

代地是赵国向北发展的跳板,赵武灵王要攻取中山国时,还曾到代地视察,以巩固人心,积极备战,以代地为基地,获取马匹和军队,向北、向西北进行开拓;当秦国灭赵国,赵王被俘虏后,赵国贵族逃亡到代地拥立赵王嘉六年之久。

由此可以看出,代地在赵国的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不仅促进赵国北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能激励赵国向北发展的*;代地的发展客观上增强了赵国的实力,使得赵国成为战国末期一个军事强国,在面对秦国猛烈攻击下没有迅速灭亡。

赵国版图,古代赵国版图(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