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地武”克钦独立军是一支较大的武装。简称KIA,成立于1961年,是旨在依据《彬龙协议》从缅甸联邦中脱离出来的克钦解放组织(KIO)的武装力量,是缅甸北部克钦邦实力最强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总部位于我国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当面的拉咱。2013年1月初,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战事升级。本文由“译江水缅甸语翻译工作室”翻译,记述了作者前往克钦独立军控区的经历。
从迪波向北往西藏方向,大约800多公里远的地方就是克钦山区。1991年圣诞节前后,我曾经去过一次克钦独立军的控制区,那时候缅军和克钦独立军正在激烈交战。我是躲在有顶棚的货车后面偷偷去的,那一年我25岁,已经大学毕业。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我把我的护照、身份证等所有证件资料都给了克钦的联络人,我看到他们把所有资料装进一个袋子里,并仔细地上好锁。我知道这将是我百年难得一遇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中国限制国外游客入境,所以我选择从这片控制区进入中国。遇到检查站时,我就说我是临时去中国做生意的商人,只停留几天。我在当地办了一张身份证,忐忑不安地踏上了旅程。几天后,我来到一个叫做巴羌的克钦军据点,小山丘上成排地搭建着竹屋和木屋,山的一边是中国,另一边是缅甸。
克钦人大多信仰基督教的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圣诞节期间,我参加了他们的庆祝活动,和克钦军的军人们以及他们的妻子、小孩一起听基督教歌曲、观看民族传统话剧。一位军官告诉我,他们打仗不是为了闹独立,而是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受到的歧视性政策,争取民族自治权。他向我列举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他说他们不清楚未来会是怎样,但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我和我的房东一起登山,站在山顶,所望之处青山环绕,溪涧流淌,一片旖旎风光。山区气候微凉,尤其到了晚上会冻得人瑟瑟发抖。在间谍无处不在的密切关注下,我穿着英国毛衣,上面套着克钦独立军的军装和中国军大衣才得以自由行走。站在一座山岗上,可以眺望克钦邦最大的城市——密支那,那里驻扎着缅军的基地。远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在密松汇合,伊洛瓦底江自此奔流而去。我在这里住了三周,期间还骑马去了八莫,八莫在以前是中国的一座边境城市。最西边是克钦邦控制的一座有名的帕敢玉石矿,玉石是当地主要的收入来源,玉石商拿出原石给我看,但我没法分辨其好坏。
克钦独立军控制的范围很广,但是他们告诉我,在北边还有几百英里的范围是缅军和克钦军都无法控制的区域,因为太过偏远。我住在巴羌的小茅屋里时,有种流落到世界边缘的感觉。我听说在喜马拉雅山脚生活的人们,由于道路不通,所以不受任何政府管辖。其中就包括耶湾族,耶湾族的语言更接近藏语而不是缅语,他们十分贫穷,盐对他们而言是无价之宝,为了换取盐,他们得上山猎虎,把虎皮卖给从事非法交易的中国商人,而这些商人也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过结冰的山路来到这里进行交易。
更北边生活着亚洲唯一的俾格米人——独龙族,他们的平均身高只有1.5米左右,女性则比这更矮一些。独龙族是英国植物学家富林金丹乌在1934年来这里寻找兰花科植物的时候发现的,现在独龙族的人数只剩下十几口人了,而纯独龙族人可能不到半数。
1993年,克钦独立军和政府军开始进行停火谈判。不久后,克钦独立军的领导走下山来,在中缅边境地区——拉扎成立了一个新的总部,拉扎也因此而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喧嚣的边境城市。缅军同意克钦独立军保有武装。自此以后,克钦独立军控制区逐渐被人遗忘。但是,和平的愿望仍然未能实现,到处都是克钦军和缅军的军营。政治讨论未见成效,中缅跨境经济合作的讨论也不顺利。后来,克钦通过开放玉石矿收取费用,开展公路建设和木材生意找到了出路,但是利润被掌握权力的人层层瓜分。不论缅甸还是克钦,都和中国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