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是在1981年,我国发现了野生朱鹮。在前两年,我国科学家组成考察队,沿着朱鹮曾经分布过的地区寻找野生朱鹮,就是在这一年,科学家在洋县一个小山村附近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其中4只成鸟,3只雏鸟。
我国和日本采取的保护策略不同,我国采取的是“就地保护”,直接在朱鹮筑巢地建立了一个保护站,科学家就地办公。其实相比于人工环境而言,就地保护更加辛苦,因为野外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朱鹮可能因为食物减少,天敌捕*,人类惊扰等原因而死亡,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都需要科学家时时刻刻关注,不能松懈一分钟,朱鹮发生任何动静都要第一时间响应。
就地保护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记录下它们野生的数据,比如:父母喂养朱鹮的频率,喂养的食物,以及食物尺寸等,野外天敌,面临的威胁等,为后续保护朱鹮做了充足的准备。
为了保护这窝珍贵的朱鹮,我国科学家们可以说是日夜提心吊胆,在朱鹮筑巢树干上铺了塑料薄膜,蛇和野猫不能爬到树上,保护巢内幼鸟;树下安装防坠网,一旦巢内幼鸟发生意外,不至于跌落树下死亡。
曾经有一只雏鸟掉下巢受伤,如果不及时施救有生命危险,为了救它,工作人员连夜开车送到北京,成功做手术挽救幼鸟的生命。
在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农民的保护之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朱鹮在姚家沟成功繁育10窝,产卵30枚,出壳20只,出飞幼鸟19只。
1995年,朱鹮的人工繁育成功,在野生和人工环境下,朱鹮数量不断增多,到现如今我国境内已经有7000多只朱鹮,其中有不少已经成功野化放归,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朱鹮绝美的身姿。
日本朱鹮人工繁育无望之后,突然听说了中国找到野生朱鹮,并且还实现了人工繁育,所以特别希望能够从我国引进朱鹮。
但是我国的朱鹮也是国宝,地位犹如大熊猫,并不是说给就给。直到1994年,咱们借给佐渡岛一对朱鹮“龙龙”和“凤凤”,结果3个月后龙龙就在保护中心死亡,等到第二年龙龙的标本和凤凤就由日本专人送到我国洋县。
1998年,当地借我故意访日之机,找到中国有关人员,诚恳告知日本国民渴望获得一对健康朱鹮,咱们又将“友友”和“洋洋”送到日本,并且还排了技术指导员随从,以免再发生龙龙那样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