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老师在课堂上会公开说我是”瘸子”,因为我的偏科很严重,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霸凌,给我造成了不少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
对我来说语文有两大难:写作和背书。写作文基本就是编故事,对于我来说,没有感同身受的事情,我很难写得生动,而编故事对我就是一种煎熬。
同样,之乎者也这些文言文,我根本不懂跟我现在的生活有多大的关系。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背它到底为的是什么?
有些时候看到考试题目,我觉得很可笑。比如说一篇文章,题目问: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我管他什么心情,我读出来的感受也许和答案并不一样。我读出来可能是开心,你读出来可能是悲伤,这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在宿舍里)
那时候,背完还需要家长签字,因为我总是不会背,所以家长也不能签字。我一般都是背到很晚,可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全忘记了,反复这样下去,每次签字的时候都会引发家庭内部矛盾。父母也不止一次为了这些事情生闷气。
高三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设定一个主题,让每位同学上台演讲。我准备的主题是,学语文真的对未来有用吗?这显然是挑战老师的底线。
为了让我的论点和论据更加充分,当时我还买了一支录音笔,用暗访的形式进行。课间休息,或者中午吃饭,我就去找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聊天。
我主要问三个问题:一是你们觉得学习语文有用?二是你们喜欢语文吗?你觉得背文言文有用吗?三是学语文就是为了应付高考吗?
(澳大利亚墨尔本)
答案其实我都知道,比起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美术这些科目,只有极少数人喜欢语文。我把采访来的录音通过软件编辑,做成了一个十分钟的演讲材料,片头用的就是焦点访谈的前奏。
教室只有普通的卡带机,我为了能把MP3格式转换成磁带格式,特意跑了一趟在南京珠江路上的电子一条街,买了一条转接线。我的确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演讲当天,我模仿焦点访谈,扮演主持人角色。可想而知,这样的演讲在高中的课堂引发一阵*乱,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每当我提到采访同学的名字时候,他们都漏出惊讶的表情,然后脸瞬间就红了。我能想象得出来,老师当时的脸上有很多的黑线,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正在假装严肃认真地听。
(尼加拉瓜大瀑布)
记得,在我讲完的时候,老师总结说,他很能理解也表示同情。但最后的结论是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都是为了考试,这是一个系统,要打破这个系统是非常艰难的。毕竟考试是最公平的,分数是唯一评价你能不能上好大学的标准,这条铁律就决定了我们这么做的原因。
当然了,这个另类的演讲一传十,十传百,我也一炮在全校师生面前走红了。这种形式让我觉得很锻炼人。我就觉得,这难道不就是语文的本质吗?
语文的本质不就是要学会发现你看到的现象,反复思考,最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思想吗?
在学校里,我长期被这种学了不知所用的东西困扰,总想找一些能支持我学下去的动力,于是让我萌生出了逃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