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总数预计达2030,2030年美国人口数量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4-04-05 14:08:49

美国人口总数预计达2030,2030年美国人口数量(1)

育娲人口研究

2023/02

专家团队: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

摘要

我们在2021年12月发布了《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上一版报告中,我们将低、中、高三种预测的长期总和生育率分别设置为1.0、1.2、1.6。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2022年已跌破1000万,只有956万,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记录。在出生人口继续快速下降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将人口预测的参数进行调整,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分下述三种情形更新预测并据此给出政策建议。

1.低预测:前提是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生育率持续下降至0.8左右。为何把生育率下限设置在比日本还低得多的0.8呢?这是因为相对于收入,中国的教育支出和房价等与养育相关的成本远高于日本。

鼓励生育力度并不小的韩国,在2020年的生育率已经低至0.84,在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0.81。可见如果没有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中国的生育率会类似于韩国而远低于日本。

中国现在的大城市和东北三省的生育率已经只有0.7-0.9,随着年轻人口的进一步城市化,中国的生育率还会继续走低。最近各地陆续推出一些鼓励生育政策,但力度仍然太小,其效果恐怕还是杯水车薪。

2.中预测:前提是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生育的财力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GDP的1-3%。

虽然生育率会从1.0的低点有所提升,但由于中国养育压力更高,而且社会变化带来的生育率下行惯性更大,生育率只能维持在1.1左右的水平,比日本还低一些,更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3.高预测:前提是推出各种积极有效的政策,大力鼓励生育。中国面临世界最严重的低生育率下行惯性,所以需要世界上最大力度的鼓励生育力度。

我们估计,需要用GDP的5%来鼓励生育[1],才能把生育率从2022年的低点逐步提升到1.4,即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率水平。在这个情形下,2030年的新出生人口将在1062万,2050年的总人口为12.9亿。

在低预测情形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2023年降至900万左右,2025年跌破800万,2027年跌破700万,到2050年降至493万,2100年仅不到100万。

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按此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2056年被美国反超,到2100年只有美国的2/3左右。

现在中国总人口还达到美国的四倍多,可出生人口却将在两代人后被美国反超,可见人口衰竭之快。其实美国现在的生育率也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能维持出生人口的基本稳定,主要得益于美国可以吸引大量育龄移民。

在低预测情形下,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到11.7亿,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4.79亿,占世界比例将从现在的17%降至4.8%,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0.89%。

届时,中国就不再是一个人口大国了。按此趋势,华夏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人口优势,将在100年内丧失殆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口惯性,总人口的萎缩会滞后于出生人口的萎缩,因而不能及时反映人口衰减的严峻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如果只按目前这种力度来鼓励生育,中国毫无疑问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低预测成为现实,那么到2100年,新出生人口只有94万,还不到美国新出生人口的一半。

如果我们采取发达国家鼓励生育的平均力度,那也只能维持中预测——略低于日本生育率水平的1.1。只有采取大力度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平均需要投入GDP的5%的财力,才能把生育率维持接近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1.4。

本报告具体提出了鼓励生育的十大建议,其中包括:

以上是最有效的十项鼓励措施,希望能够尽快设计和落实各项全面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些政策虽然需要增加不少的财政支出,但是中国经济正面临内需不足、消费疲软、产能过剩的问题,正好可以通过鼓励生育,来刺激消费和提振经济。

而且这种鼓励生育的投入,是对未来人力资源的投入,长期有很好的回报。所以投入GDP5%的水平,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升到1.4,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把生育率提升到1.4是不是理想目标呢?当然不是。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2.1的更替水平,群体最终必然消亡。因此,要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将生育率提升到2.1,是迟早要做到也必须要做到的。而且越早去做越容易,所遭受的损害也越小。

如果能在10年内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我们甚至可能把中国的人口规模长期维持在14亿左右,这需要把每年出生的人口从2022年的956万提升并维持在1500多万。尽管难度非常大,但如果真正认识到,维持人口规模是确保繁荣稳定和优良生活品质的基石,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担当全力以赴来提升生育率,做到这点并非不可能。我们估计这需要远高于GDP的5%的财政支持,还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来减轻升学和择校的压力。

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已成为中国社会面对的最大挑战。解决低生育率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巨大的投入。如果把提升生育率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

目录

1、生育率和出生人口预测

1.1 中国1950-2020年生育率和出生人口

1.2 2022年出生人口概况

1.3 疫情和三孩政策对出生人口的影响

1.4 中国低生育率的成因

1.5 高中低三种生育率预测

1.6 出生人口预测

1.7 中国与美国和印度的出生人口比较

2、死亡人口预测

2.1 平均寿命和死亡率假设

2.2 死亡人口预测

3、总人口预测

3.1 中国1950-2022年总人口

3.2 总人口预测

3.3 中国与美国和印度的总人口比较

3.4 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预测

4、人口结构预测

4.1 总抚养比预测

4.2 老年抚养比预测

4.3 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预测

4.4 老龄化比例预测

5、政策建议

6、取消中考和缩短学制

7、附录:高中低情形的出生人口和总人口比较

正文

从2017年至2022年,中国的每年出生人口已经连续六年下降。2022年的出生人口不到上一代人的一半,但这还远远不是底,中国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在未来十年将继续下降。

比较六普与七普的育龄妇女人数,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的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了5749万人,这十年间,育龄女性人数平均每年减少575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减少了346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346万人。

如果生育率没有显著提升,我们预测中国的每年新出生人口将很快降到900万以下。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和未来的人口预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口预测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人口状况,以及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设置一些合理的或可能性较大的参数,对未来人口状况所做的各种测算。人口预测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对未来某年人口总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性别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预测。人口预测对于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国际上,最有权威的人口预测当属联合国每两年或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目前最新版的是2022版。《世界人口展望2022》包括了235个国家和地区从1950年至2022年的人口数据,以及对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和地区未来人口的预测。

既然联合国已经有了对于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为何我们仍然要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原因是,联合国的预测往往倾向于高估中国人口。

例如,《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方案假设2020至2100年的中国总和生育率将介于1.70到1.77之间,到本世纪末,中国总人口下降到10.65亿;低预测假设从2020年到2100年的总和生育率均为1.3左右,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下降为6.84亿。

而《世界人口展望2017》中方案预计中国未来的总和生育率将介于1.6到1.8之间,到本世纪末,中国总人口下降到10.2亿;低方案假设从2015年到本世纪末的总和生育率均为1.3的水平,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下降为6.2亿。

可见,即使是联合国2017和2019年的低方案假设的生育率也有1.3,但实际上,中国在2021年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15左右,2022年的生育率已经低于1.1,已经明显低于联合国低方案的生育率。

与前几个版本相比,《世界人口展望2022》调低了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参数,但仍然认为,从2023年起,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大趋势是缓慢上升。中方案生育率参数为:2030年上升到1.27,2040年上升到1.34,2050年为1.39,到2100年上升到1.48左右。

由于城市化进程、高房价、子女教育成本过高等原因,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普遍低迷。因此,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未来中国的生育率还会进一步下降。作为一种参照,韩国即便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21年的生育率也已经跌到了0.81。

好在全社会已经开始高度关注未来的生育率危机。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内容包括: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实行了四十多年的限制生育政策,终于正式转向改成了鼓励生育的政策。8月20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新计生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进入2023年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或酝酿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在《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打算对生育三个孩子的家庭累计补贴3.75万元。又比如,山西近日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了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住房倾斜保障政策以及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得以出台,中国未来的生育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生育的力度。法国和北欧国家的家庭福利和鼓励生育的力度要普遍高于南欧、东欧和亚洲的其他发达国家,所以法国和北欧国家的生育率也普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至少需要达到法国和北欧国家的福利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已经非常低迷的生育率。

我们根据未来的鼓励生育的力度做了三种生育率的假设,以此为基础,来预测2023年-2100年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抚养比。主要数据来源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1、生育率和出生人口预测

1.1 中国1950-2020年生育率和出生人口

美国人口总数预计达2030,2030年美国人口数量(2)

图1: 1950-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

图2:中国1950-2022年出生人口

美国人口总数预计达2030,2030年美国人口数量(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的生育率和出生人口都是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2020年的出生人口1200万,只有1990年代初的一半,生育率降到了1.3,比日本还要低。而2022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已经跌破1000万,只有956万,生育率不到1.1。

1.2 2022年出生人口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上述数据,意味着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实对于长期关注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人来说,出现负增长原本就是完全在预料之中的必然结果。

自从2016年以来,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都在持续减少,从2016年的906万人一路跌至2021年的48万人,所以2022年的负增长只是延续了近年来的趋势。至于导致这个结果的最关键因素,则是生育率的持续低迷。

2016年,当时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动下,全年新出生人口达到了1883万人,出现了阶段性的反弹势头。然而短短6年之后,2022年的新出生人口已经降到了956万人,非但跌破了千万级别,而且只有2016年的一半左右,下滑之剧烈要比当初最悲观的预计更糟糕。

图3:中国2016-2022年全国年末总人口增减情况(万人)

美国人口总数预计达2030,2030年美国人口数量(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