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士的优惠券是童年回忆榜单里的常客
但是德克士和肯德基、麦当劳之间的差距不是5000万美元能抹平的。不只是另外两家进入中国时间更早,发展也更早,就品牌本身而言,肯德基、麦当劳都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有着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而德克士不仅品牌新,顶新一个做方便面的,完全没有运营连锁餐厅的经验。
更别提顶新还莽得一比,德克士正面竞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就是肯麦在哪里开店,他就跟着在哪里开店,而且要开得更大更豪华。两年的时间,德克士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出54家直营店,而且大都是七八百平方米的大店。
这种烧钱姿势,5000万很快就捉襟见肘。还有传言说当时肯麦有过联合行动,一起给过德克士下马威。
1998年,经营惨淡、5000万花完也依然没有起色的德克士开始大量关店,败走北上广,撤退到二线及以下的城市,按现在的说法,开始深耕下沉市场。
1998年到2015年,德克士几乎把全部心力用在了下沉市场,成为很多小镇青年的第一顿洋快餐。2013年的门店数量就超过了2000家,一度超过麦当劳,仅次于肯德基。
德克士又觉得它可以了。
起死回生还是穷途末路
2015年,德克士推出重返一线城市计划,并在2016年初放话“五年内反攻一线城市”,准备*个漂亮的回马枪。
在下沉的那些年岁里,德克士一直没有甘心,一直找着机会想要回到一线。2005年,德克士也试过回归一线,当时的目标是2008年之前在北京地区开出60家门店。
依然是一个没有然后的故事,2007年5月,德克士又一次全面败走京城。时至今日,德克士在北京有36家餐厅(据官网),还未完成2008年的目标。
如今,德克士又要回来,虽然“五年内反攻”现在看来不太可能,但相比于之前两次大溃败,德克士显然谨慎了许多。
不谨慎也不行啊,德克士如今身负重任,不仅是来自自己的,还有来自顶新集团的。
近几年,外卖和自热食品一步步蚕食着方便面的市场,虽然康师傅是只大骆驼,如今市值依然超过800多亿,但竞争加剧、市场萎缩是必须直面的困境。而在集团内部,当年创立顶新的四兄弟经历了人生浮沉,也到了更迭权力的时候,目前来看,太子自2019年上任后还没有做出太亮眼的成绩。
而全家便利店虽然在大陆遍地开花中,但也面临着品牌授权即将到期的问题——大陆的全家便利店母公司是授权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运营的,如果运作不好,又将是一番动荡。
所以,德克士的反攻一线和上市,都肩负着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的责任——偏安小镇显然已经不够了。
而对于德克士品牌本身而言,也确实无法在下沉市场无忧称霸了。肯德基、麦当劳都看准了这片广袤的市场,准备带着几十年的积累在分蛋糕了。肯德基已经在试点为六线及以下城市所定制的“小镇模式”,包括提供本地化菜单、门店布局及运营模式等。
而在德克士身后,不只有门店规模比肯德基还多的华莱士来势汹汹,还有很多更具性价比的夫妻店或者本地小品牌,顶着XX基的名字吊打德克士。想要守住下沉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发展,德克士必须两手都抓,往上正面刚肯麦,往下扛住性价比小店,困难重重。
这可能也是德克士想要IPO的原因,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规模扩张。
德克士,你怎么这么惨
按理来说,虽然是“万年老三”,但德克士品牌积累是有的,母公司也算得上财大气粗,怎么就把自己卡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呢?
从餐厅运营常常提到的口味、服务、宣传三个角度来说。
首先,从一家餐厅的基本盘,口味方面看。
鲜姐的个人意见是,德克士还是蛮好吃的,而且汉堡也没有越做越小,味道几乎没怎么变过。当然,德克士的出新肯定是没有肯德基麦当劳快的——但讲真,两位大哥现在的本土化新品已经快到了一个魔怔的程度了,酸笋螺蛳粉全都有,依稀有些离谱。但德克士有一个蛮好的点,对常态化的餐品是“长情”的,没有动不动就让人家退市,已经退市的,如果限时返场效果好就直接留下了。
鲜姐大概有十年没有吃过德克士,如今再去,看到菜单竟然觉得很亲切——除了米汉堡,米汉堡为什么不回来?
而且,既然精准定位到脆皮炸鸡,德克士的炸鸡确实很不错,在很多讨论帖里,德克士的手枪腿是秒*麦麦脆汁鸡和肯德基大鸡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