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旁边为天山余脉昆格山脉,这个山脉最高处可达4700多米,每年能够为阿拉木图提供大量融雪,而且阿拉木图南面还有一个面积高达6300多平方千米的不冻湖大伊塞克湖,在干旱缺水的中亚,阿拉木图简直是畜牧者的天堂,因此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很早就看中了这个地方,在这里修筑了大型要塞,并将古尔班阿里玛图改名为韦尔尼要塞。1867年,韦尔尼要塞成为了沙俄中亚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此后韦尔尼要塞凭借区域优势,快速发展,成为了中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现首都阿斯塔纳在哪?阿斯塔纳的发展路程则要艰难得多,阿斯塔纳在1824年就被沙俄收入囊中,比阿拉木图早了30年。阿斯塔纳的地理条件其实还不错,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北部,离阿拉木图约1000公里,位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周围都是广阔的草原,土地肥沃。
从阿拉木图到阿斯塔纳,距离近1000公里
但哥萨克骑兵们对这个地方极度厌恶,原因很简单,气候太差了,这种差不是指畜牧条件差,而是生活条件差,阿斯塔纳冬极冷,夏极热,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是全球最冷的几个城市之一,夏季平均气温又在二十六度左右,这种气候对哥萨克骑兵而言,非常折磨。
地势平坦的阿斯塔纳
因此虽然阿斯塔纳被纳入沙俄的时间比较早,但俄国对这个城市并不重视,一度称阿斯塔纳为阿克莫拉也即“白色坟墓”。斯大林时期,苏联还在这个城市旁边设立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劳改营,专门用于改造政敌的配偶。
当然,阿斯塔纳也不总被用来“干脏活”,它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各加盟共和国大力推广玉米,他看中了阿斯塔纳的地理条件,决定在阿斯塔纳建立一个仅次于乌克兰的粮食产区,但赫鲁晓夫的玉米推广计划太过脱离实际,很快就宣告失败,建设阿斯塔纳农业产区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赫鲁晓夫的玉米推广计划
哈萨克斯坦为何要迁都?一、人口问题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选择迁往这样一个看起来注定发展不起来的城市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国内的人口、民族问题,现今哈萨克斯坦的疆域是在苏联调整内部加盟共和国时拆分出来的,苏联在当时绝对不可能预料到自己会解体,所以这个划分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显得非常“蹩脚”。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人口与经济呈现出外实内空、东南半壁的特点,国土面积虽然高达270多万平方公里,但广阔的中部地区几乎全部为荒漠、半荒漠地区,人烟极度稀少,正中心的乌勒套州,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22万,阿克托贝州面积30多万,人口也才只有75万,精华地区几乎全部集中在了东南边境,东南边境的阿拉木图面积只有319平方千米,人口却达到了130多万,南部边境的奇姆肯特,面积350平方千米,人口85万,它旁边的图尔克斯坦州人口更是高达2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