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意大利经典歌剧《弄臣》《托斯卡》在天津大剧院上演,拉开2019年天津大剧院意大利双歌剧周的帷幕。来自意大利十大歌剧院之一的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与意大利帕尔玛“朱塞佩·威尔第”交响乐团、意大利帕尔玛歌剧合唱团,以及著名指挥朱塞佩·阿夸维瓦、安东内罗·阿雷曼迪,携手为津城观众献上这场歌剧盛典。
《弄臣》的首场演出虽然是星期四,台下依然爆满,观众有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经典的魅力穿越时间与空间,在今天依然流行。我们不禁要思考,经典歌剧的魅力究竟在何处,让它依然感染着今天的观众。
当《弄臣》融入现代舞
当《弄臣》第一幕拉开帷幕时,台上一群东方面孔的舞蹈演员,身着黑衣,如鬼魅般围绕着《弄臣》的主角曼托瓦公爵。剧中宴会开场,同样是一群东方面孔的舞蹈演员,在一群来自意大利的歌剧演员身边穿梭,以现代舞的舞姿,时而跳脱活泼,时而阴沉惊慌,展示着台上主角的心理变化。
这些来自于天津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舞者,让这部传统歌剧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表达。《弄臣》复排导演、编舞路易莎·巴迪内蒂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我希望通过舞蹈编排,让主角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进行表达,让内在的情绪外化。
此外,路易莎·巴迪内蒂透露一个舞美方面的创新点,《弄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意大利的曼托瓦,曼托瓦有一座宫殿,里面的普赛克大厅正是《弄臣》第一幕的发生地,这次演出,背景尽量还原了实景的效果。
贾科莫·普契尼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多部长演不衰的优秀歌剧,其中《托斯卡》是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出演次数最多、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托斯卡》虽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普契尼却为其写出了许多情意缠绵、音乐优美的咏叹调与重唱,如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多么奇妙、多么和谐》与《今夜星光灿烂》等。这些不朽的旋律不仅经常在歌剧演出之外的音乐会舞台上被广为演唱,而且还成为了许多国际声乐比赛的重要参赛规定曲目。
就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不同的“托斯卡”,那么在《托斯卡》复排导演卢卡·拉马乔蒂心里,这位为爱牺牲的女主角托斯卡,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托斯卡》的女主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卢卡·拉马乔蒂说:“一方面,她面对爱人,是性格情的、充满激情的;另一方面,她面对不断威逼她的男二号,又是时而坚强对峙,时而无措慌乱的。在复排的过程中,对女主角的刻画我加入自己的想法,希望从音乐角度和表演角度,让托斯卡在剧中的性格和情绪进行更直接的表达,让观众通过剧情,可以沉浸在那种氛围和情绪之中。”
经典是变化的永恒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600-1750),19世纪,威尔第和普契尼对歌剧创作作出了极大贡献,不仅继承了传统歌剧的创作技法,还进一步发展了歌剧的戏剧性,加强了音乐与戏剧的联系。那么,《托斯卡》和《弄臣》等一批经典歌剧,它们至今长演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歌剧《托斯卡》指挥安东内罗·阿雷曼迪说:“《托斯卡》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都有它的个性。《托斯卡》第一次演出是 1900年,而歌剧则是诞生于400多年前。如今,《托斯卡》这部经典歌剧一直在吸引着不同的观众,成为世界上排演最多的歌剧。我相信普契尼通过剧目传达给观众的情感,始终是这部剧保持魅力的关键因素。从歌剧的指挥角度来讲,歌剧指挥并不只是将乐手、歌者通过音乐进行统一、协调,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乐手演奏的速度、节奏,来表达每个角色的情绪,从而影响台上的演员,让观众进入这个环境。所以每次演出都是不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场演出,这也是歌剧的魅力。”
伊利亚·法比安此次饰演《弄臣》的主人公里戈莱托,他认为: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在宫廷里当一名弄臣,是一个边缘人物。他的情绪在表达的时候比较困难,他一方面自卑、自私,协助公爵作恶;另一方面他在面对女儿时,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充满了父爱。这种复杂性,也让这个角色成为经典。
路易莎·巴迪内蒂补充说:“弄臣这样一个角色,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人群中找到其身影。这也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今天的观众看起来仍然会被打动。爱情与亲情,自私与牺牲,这些都是人性共通之处,是国际化的,是不关乎种族的。歌剧能够有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并且能够在全世界演出,其实都是因为它们有这样的特质。歌剧是一直在创新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传统戏剧也可以“赶时髦”
今天的意大利歌剧,在全世界的演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古老的艺术,为什么可以有那么旺盛的生命力呢?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王雷介绍:虽然意大利歌剧以唱为主,但其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于一体,能够吸收优秀文化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正是它的多元性,让意大利歌剧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年轻人群体中依然有很大市场。
在谈到这次歌剧《弄臣》演出融入了现代舞元素时,作为歌剧爱好者和天津音乐学院学生的张泸月说:这实际上已经不是歌剧第一次“赶时髦”了。世界各大剧院对经典歌剧的制作理念是与时俱进的,例如巴黎国家歌剧院2017-2018演出季制作的普契尼四幕歌剧《波希米亚人》,导演克劳斯·古斯大胆地把故事背景设在未来,大量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元素,并以回忆的叙述形式诠释了这部百年经典。再例如韩国国立歌剧院2017年8月制作了威尔第三幕歌剧《茶花女》,导演别出心裁地将故事的发生地从18世纪的“浪漫之都”法国巴黎,平移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城。并且融和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服装、民间绘画以及舞蹈等元素,给这个闻名遐迩的西方爱情故事,披上了一层华美的“东方外衣”。诸如此类的歌剧创新在不改变音乐和台词的前提下,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身为年轻人,张泸月表示:“在物质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文娱生活,高雅艺术成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选择。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一定不喜欢传统艺术。其实,意大利歌剧走向国际的经验,我们民族的很多传统戏曲也可以借鉴。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看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它从诞生到今天,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在情节编排上需要更加适应现代舞台,展现情感的冲突。”(胡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