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为什么不反抗,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死了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5 05:17:53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死了(1)

秦军

很显然,在儒家的神话下,似乎扶苏成为了挽救大秦帝国的唯一人选。扶苏被神话主要是因为:

第一、扶苏是秦始皇长子,胡亥是少子,在儒家看来,秦始皇废长立幼是秦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那怕扶苏是白痴也不能废长立幼;

第二、秦始皇处死在咸阳四处造谣生事的方士、儒生,扶苏进行劝阻,被儒家认为是仁义;

第三、陈胜以扶苏名义起兵,进一步扩大了扶苏的名望。相比那个指鹿为马的胡亥,扶苏就是一个千古明君。扶苏立,秦国强;胡亥立,秦国灭。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为什么扶苏不起兵,以看看扶苏到底是否具有真材实料。

粗粗一看,30万的长城军是为蒙恬将军、扶苏为监军,起兵攻打胡亥绝对不吃问题 ,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军队素质。简单来说,30万秦军被蒙恬和扶苏所掌握。于是很多人就发出遗憾:扶苏为什么不起兵?

讨论得出的原因,似乎就是因为扶苏孝顺,不敢起兵*父。但事实是如此吗?胡亥是一个笨蛋,看不见扶苏所掌控的30万秦军对他继位的威胁?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死了(2)

扶苏

以下是对扶苏为什么不起兵或者不能起兵的原因分析,以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

秦始皇出游回到平原津时开始生病。原本跟随秦始皇出游的蒙毅被秦始皇打发去祭祀山川,原因是什么?

同时秦始皇严令不得泄露自己得病的消息,“祕之,群臣莫知。”这点无论是《史记》还是北大简《赵政书》记载都是一致的。为什么秦始皇只让跟随他出游的李斯、冯去疾、胡亥、赵高等几个人知道,而不让在咸阳的大臣们和蒙毅知道呢?在《赵政书》中秦始皇得病后,召见李斯发布了两条命令:一、日夜赶往甘泉;二、毋令群臣智(知)病。

把蒙毅打发走,封锁自己生病消息,日夜赶往咸阳的甘泉宫,这就是秦始皇得病后大秦帝国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传统上的观点认为是秦始皇怕自己生病的消息泄露后,致使山东谋反、天下大乱。司马迁在史记上所给出的解释是秦始皇怕死,“恶言死。”但司马迁的解释,被比《史记》更早成书的《赵政书》所驳斥:秦始皇在召见李斯时说:“吾自視天命,年五十歲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歲矣,吾當以今[歲]死,而不智(知)其月日。”这能说明秦始皇怕死吗?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死了(3)

兵马俑

当秦始皇车驾到了沙丘后,秦始皇快不行了,于是就诏李斯、冯去疾议立谁继位。秦始皇再次表达了自己不怕死,“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分析秦国政局,“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最后说出自己的两个心愿(担忧):担忧儿子年纪孤弱威望不足以压制大臣、人民因为大臣纷争而流离失所,“吾衣(哀)令(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要李斯等二人商议立谁为继位人。

在这种关键的国家大事面前,李斯等二人先要表忠心,说明自己不是侵主的大臣,“臣竊幸甚,至死及身不足然,而見疑如此,臣等當僇(戮)死,以佨(報)於天下者也。”

秦始皇表达了对李斯等二人的信任,“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要求商议立继位人。

李斯以距离咸阳远、如果要召集大臣前来商议议论,恐怕中间有大臣另有谋立,因此请求立胡亥,“今道遠而詔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秦始皇同意了,“王曰:’可。’”


以上的记载就说明,秦始皇得病后,一是打发蒙毅走,二是对咸阳的大臣封锁消息,三是日夜兼程赶往咸阳希望能够和所有大臣商议立谁继位,四是坚持不住、准备去世前,秦始皇诏令李斯、冯去疾二人商议立胡亥为继位人。这就驳斥了史记中记录的秦始皇恶言死、赵构和胡亥勾结李斯篡位的记载。秦始皇在临死前有条不紊的安排后事,这才符合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形象,而非因为怕死到死也没有安排继位人的昏庸形象。

秦始皇安排好继位人选(即立胡亥为代后)后,就写书信给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封了书信口盖了加密章,却不派人送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秦始皇对李斯发布的诏令:不让群臣知道生病的消息。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写好了书信,却不发的原因——早发书信给扶苏,就会泄露自己生病甚至病逝的消息。只有准备到咸阳的时候,哪怕自己已经死去,才能发书信给扶苏,让他把兵权给蒙恬,回咸阳参加葬礼。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让扶苏回咸阳参加葬礼?仅仅是因为扶苏的仁孝吗?并不如此简单。


现在来来看看秦始皇临死前的高明布置,来说明为什么扶苏不起兵夺位。一生病随行的蒙毅就被打发去祭祀山川,蒙毅并不知道秦始皇生病,为什么不让蒙毅知道自己生病?李斯为什么要说“恐大臣之有謀”?所谓的大臣是指谁?秦始皇让扶苏回咸阳,离开有兵权的蒙恬,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了以上的问题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扶苏不起兵夺位了。打发蒙毅去祭祀山川,是秦始皇防备蒙毅,对他有戒心;李斯说要说诏大臣过来商议,那么蒙毅就会知道秦始皇生病消息,因此李斯所说的“大臣”就是指蒙毅,“有谋”,即谋立扶苏为帝;扶苏离开蒙恬回咸阳,即意味着扶苏无兵、蒙恬无主,解除了蒙恬以扶苏为主的起兵夺位威胁。

秦始皇在死前对蒙毅封锁生病消息,杜绝了蒙毅联络其他人拥立扶苏的可能性;要求扶苏回咸阳,就消除了蒙恬起兵拥立扶苏为帝的隐患。这就是足以说明秦始皇不但没有立扶苏的打算,还步步为营杜绝扶苏继位的可能性。这就是秦始皇临死前的计划:杜绝蒙毅知道消息,分离扶苏、蒙恬,不*一人而解除兄弟争位的隐患。


但秦始皇死后,相比秦始皇的自信,胡亥就没有那么自信。毕竟一旦扶苏知道秦始皇死后,就算他想咸阳,蒙恬、蒙毅两兄弟会让他回咸阳吗?于是才有*扶苏,确保扶苏不会夺位的计划,改变了秦始皇的原定计划。

胡亥以秦始皇名义发诏书给扶苏:“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胡亥以不孝的罪名让扶苏自*,可谓是一针见血,刺中扶苏的软肋:不自*,就是不孝,为天下人所骂;自*,则成全自己的仁义名声。于是因为劝谏秦始皇不*儒生而有仁义声望的扶苏,就这样被声名所累,不得不自*。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死了(4)

赐死

那么在胡亥以秦始皇身份下诏书赐死扶苏时,扶苏还能起兵谋反吗?面对秦始皇“以兵裨将王离”剥夺扶苏、蒙恬的诏书,扶苏能否起兵就看中下层的将军们能否支持扶苏了。因为扶苏、蒙恬已经没有兵权。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如果将军们不支持,扶苏和蒙恬只有*不听话的将军以夺取兵权起兵了。最后的关键是:30万士卒,有几个人肯背叛那个一统六国威名赫赫的秦始皇,而跟随一个发几句牢*而被发配过来的默默无闻的公子呢?

在无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情况下,不要说扶苏,就是蒙恬,也不敢起兵,这才是现实,因为谁都知道背叛秦始皇那就是找死。因此,对于为什么扶苏不起兵的答案很简单——秦始皇不允许,临死前亲手布置杜绝扶苏起兵的可能。胡亥假冒秦始皇诏书,赐死扶苏,就百分百杜绝扶苏起兵的可能。

只有知道秦始皇已死,扶苏才有可能起兵,30万长城军也才有可能跟随他。这也是为什么陈胜敢造反的原因——秦始皇还活着,就是借陈胜一百个胆,也不敢造反。

到了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死前是如何杜绝扶苏继位的可能性,从蒙毅到蒙恬都不让扶苏有机会,无论是和平,还是武力方式,继位。假如秦始皇能够活着回到咸阳和所有大臣商议继位人选,但绝对不会有扶苏的可能性。一个有者儒家价值观的人,绝对不能成为以法家治国的大秦帝国的继位人选,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死都不让扶苏有继位的可能的原因。当然,扶苏和蒙毅、蒙恬的亲密关系,使得扶苏继位后形成蒙毅、蒙恬将相把持秦国,威胁帝权,也是一种考虑的原因。

关于扶苏的讨论,还有:《》欢迎关注讨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