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色渐明
编辑|林画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特务*害于渣滓洞监狱。
牺牲前她给丈夫的前妻谭正伦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彭云的浓浓亲情和殷切期望。
那时候,年幼的彭云由谭正伦抚养。谭正伦得知江姐牺牲后,万分悲痛,下定决心要把江姐留下来的遗孤抚养成才,继承烈士遗志。
那些年里,谭正伦历尽千辛万苦,不仅让彭云上了最好的学校,还让他有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然而,学业有成的彭云却没有继承母亲遗志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反而长期留在美国担任计算机教授。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质疑。
那么,作为江姐的遗孤,彭云为什么选择终身留在美国,背后有怎样的隐情?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江姐的革命之路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
彼时,正值军阀混战,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江姐自小就饱受战争和贫困带来的磨难。
1928年,四川地域又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旱灾,很多农民颗粒无收,不得不外出逃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8岁的江姐和母亲还有弟弟从自贡来到了重庆避难。
一路上江姐看到饿殍遍地,很多人都在卖儿卖女。然而,那些军阀和富人却坐着小轿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惨状深深刺激了江姐。
在重庆,为了生活下去,母亲带着年幼的江姐和弟弟去工厂里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拿着最微薄的收入,勉强能吃上一口饭。
后来,看到孩子们实在可怜,在重庆的舅舅把姐弟俩送进了当地的孤儿院,在那里,姐弟俩终于能吃饱饭了,而且还能接受基础教育。
在孤儿院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江姐经常会接触一些外面来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学校的学生,也有社会上的各种善心之人。
那时候,社会上兴起了很多新思想、新思潮,那些志愿者们也把革命思想带进了孤儿院,虽然年幼的江姐不太理解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革命,但他们讲的为穷人谋解放的思想却深深印在了江姐脑海里。
几年后,江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高中。在学校里她对革命思想有了更深刻理解。
当时,蒋介石倒行逆施,不仅发动对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而且奉行不抵抗的抗日政策,这引起了很多爱国青年的强烈反对,江姐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声讨国民党倒行逆施的错误行径。
在参与学生运动中,江姐的革命思想越来越成熟,1939年,她在一个暗室里秘密加入党组织。
当她举起右手向鲜红的党旗宣誓时,就开始了她充满危险的革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