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干不义之事,就在于干事之人没能审时度势,一意孤行,最终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贪婪自负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今天的主人翁共叔段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其惨痛的经历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以此告诫大家不义之事不能做,做事前一定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故事要从春秋时期说起,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哥哥郑庄公,另一个是弟弟共叔段。其父母是郑武公和武姜,因庄公是倒着生出的,所以被母亲武姜所厌恶。故多次向郑武公建议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最终武公还是立庄公为太子。
等到庄公继承君位后,母亲武姜依然不死心,依然想着为二儿子谋封地。于是请求庄公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以“‘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曾死在那里为由拒绝。但是把“京”这个地方给了段。段到了那里,便开始招兵买马,制造兵器,扩展都邑。
随着共叔段的不断扩张,“京”这个地方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先王制定的都城规模大小。大夫祭仲见大事不妙,如果让共叔段就此扩张下去,会影响到庄公的统治。于是上谏让庄公重新给共叔段安排去处。但庄公出于母亲和弟弟的情分,只是告知祭仲:“不义的事做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的。”
不久,共叔段见庄公未对其扩张行为进行约束,便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又要求西部和北部的边邑也要听从他的命令。大夫公子吕实在看不下去,就去找庄公说:“你这样放任不管共叔段,你想要形成一国两制的局面吗?再这样下去百姓会生二心的”。但庄公还是对大夫公子吕讲了跟祭仲同样的话:“不义的事做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的。”
由于没有庄公的阻止,共叔段如愿的收取这些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且将领地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意识到局势对庄公越来越不利,于是再次对庄公说道:“您如果还不动手,等他的地盘扩大了,跟从他的人会更多的。”庄公回答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团结人。土地越广大,越会走向崩溃。”
随着共叔段的势力日益扩大,其与母亲武姜商量里应外合,夺取庄公的帝位。谁知消息被庄公得知,并且探听到他们具体的动手时间。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由于共叔段的统治手段,不得民心,听说庄公要攻打“京”,城里的百姓都起来反对共叔段,共叔段大败,最终逃奔到共国,被庄公的手下给*掉。庄公念及母子之情,并没有处死自己的母亲,而是把姜武软禁起来。最终共叔段和母亲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警示: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尺度,不要做出格的事。不仁不义的事情做多了,终究只会落得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同时,也传递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读后能够有所收获,切记做事一定要审时度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