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蓝天的四句话,描写蓝天的好句摘抄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7 00:26:55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吧!

我们已经知道了五言绝句里面诗句的平仄情况,也知道了拗救的概念,还知道了诗句中那些可平可仄的位置,今天我们就继续探讨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情况。

如标题所示,我们说四句话搞懂格律诗平仄,其实并不是一句博人眼球的故作惊人之语,了解了七言绝句的平仄情况之后,我们就更能体会这句话的道理了。

描写蓝天的四句话,描写蓝天的好句摘抄(1)

如前面的文章所说,五言绝句的平仄如下: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那么七言绝句的平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很简单,七言绝句的平仄模式就是在五言绝句四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再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同的字构成的。

我们先列出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模式(跟五言绝句一样,七言绝句也只有四种基本平仄模式),然后来具体阐释——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七言句式与五言句式的区别就在于,它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了两个平仄相同的字,而且这两个字与五言句式前两个字正好相反。如果五言句式前两个字是“平平”,如(乙)(丁)两句式,那么,在它前面加上“仄仄”两个字后就构成了七言句式;如果五言句式前两个字是“仄仄”,如(甲)(丁)两句式,那么,在它前面加上“平平”两个字后就构成了七言句式。

如此看来,是不是非常简单呢?

描写蓝天的四句话,描写蓝天的好句摘抄(2)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七言句式,不管这个句式是属于(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式中的哪一种,它们的第一个字的平仄都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第一个字既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

详细点来说,就是,对于(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它可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对于(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它可以变成“仄平平仄仄平”;对于(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它可以变成“仄平平平仄仄”;对于(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式,它可以变成“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我们就介绍完了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模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分析一下具体的诗句来训练一下我们的感觉。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举出了如下例子: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甲)仄仄平平仄

孤云独去闲。(乙)平平仄仄平(“独”字属于古入声,入声属于仄声)

相看两不厌,(丙)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不完全自由,因第四字合律,所以第三字可平可仄)

只有敬亭山。(丁)仄仄仄平平

描写蓝天的四句话,描写蓝天的好句摘抄(3)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它的平仄情况:

首句“众鸟高飞尽”,根据“二五定式”,第二个字“鸟”是仄声,第五个字“尽”也是仄声,四大基本句式中符合第二个字和第五个字都是仄声的,只有(甲)句式,所以首句的基本平仄模式就是(甲)模式,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模式,其余的句子的平仄模式也就都可以推断出来了。

第二句“孤云独去闲”属于(乙)句式,对于如何判断出第二句属于(乙)句式,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根据“二五定式”,根据第二个字和第五个字的平仄来判断它属于哪种句式,第二种方法就是根据上一句是(甲)句式来推断下一句就是(乙)句式,因为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也已经说过,(甲)和(乙)两句式是成对出现的,而且它们还不能调换前后顺序。

同理,判断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句式的方法同判断第二句的句式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有两种。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句的句式的判断只能依据“二五定式”,而不能根据句式成对出现的规则来判断,因为它前面再没有其他的句子了。

描写蓝天的四句话,描写蓝天的好句摘抄(4)

稍微需要提及的就是第三句“相看两不厌”,它应该是(丙)句式,(丙)句式的平仄模式是“平平平仄仄”,但是,第三个字“两”却是属于仄声,难道这里出现了“拗”的情况吗?并没有。我们在上一篇文章讲过“不完全自由”的概念,(丙)句式的第三字就是不完全自由的,如果第四字没有拗,那么第三字就变成完全自由的。在“相看两不厌”这个句子里,第四字“不”属于第四声,是仄声,它并没有拗,所以第三字就变成了完全自由的,可平可仄,在这个句子里,它就用了仄声“两”。另外,我们可以发现,“相看两不厌”这个句子中的“看”字并不读第四声,而是念第一声。

点好看,送你小花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