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最经典的十首诗,郭沫若短诗50首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7 05:34:04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困难,才让我们有机会显露出英雄本色。该是我们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时候了。

全国六亿人民一定要比过去更加团结,坚持在党中央和*的领导下去打赢这场战争。天垮下来,我们要用双手举起来;世界倒下来,我们就要把它扶直!

一切听党的号令,“一唱雄鸡天下白”。太阳出来了,冰山就会融化;但是真金根本不会被融化。*著有“雄文四卷”(这里指《毛选》),为全体人民立下了革命的纲领。

暴君夏桀的走狗冲着英明的尧帝狂吠,这简直可笑到了极点。少数几个敌人,面对我们六亿人民,结果一定是泥牛入海,消失无踪。革命的红旗迎着东风招展,乾坤都变成了赤红色。

通读下来,这首词比喻有了,对仗有了,格律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就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仔细想想,原来还是他“新诗”带来的毛病。

郭沫若最经典的十首诗,郭沫若短诗50首(5)

因为郭沫若的词里少了一点“含蓄”,缺乏耐人寻味与咀嚼的地方。不过当年他的“新诗”恰好就是因为这种个人风格,才得到文化界的一致好评。

二、“性情中人”郭沫若

人说“诗如其人”,郭沫若本身就和他的诗一样,是一个性情中人。1892年,郭沫若出生在四川乐山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极具反抗意识的革命分子。

1907年,十五岁的郭沫若就因为反抗教师“专制”,选择“罢课”,结果就被学校开除了。后来家里通过关系把他送进乐山中学堂读书,他读了很多翻译小说后又想革老师们的命。

于是在1919年,十七岁的郭沫若再度因为“罢课”被学校开除了。后来,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东渡日本留学,他刚开始和鲁迅一样选择了学医。

不同的是,鲁迅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于是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了,但是郭沫若是在日本的医学院毕业后才回国。回国之前,他在日本的学校里面,“又罢了一次课”。

郭沫若最经典的十首诗,郭沫若短诗50首(6)

郭沫若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在二十年代初回国以后,和一帮文化人发起了“创造社”,期间和鲁迅因为一些误会打了几场笔仗。

郭沫若和鲁迅二人都是文化界的大拿,然而他们骂起人来也和小孩子一样没有分寸感。稍有不合,一个就被骂成了“衣冠禽兽”,另一个就被骂成了“流氓才子”。

当时的郭沫若一边办杂志、报纸,撰写文章骂人,一边去参加北伐,还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总部的副主任,后来又在南昌起义后入了党。

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他在那边研究历史,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又接受党的安排,回国参加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郭沫若一介文人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毅然选择回国参加战斗,果然是有几分“英雄本色”的。

郭沫若最经典的十首诗,郭沫若短诗50首(7)

人说三岁定八十,青少年时代的郭沫若就是性情中人。后来到了五十年代,他已经是一位69岁的老人,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还会写诗大骂“中间派”——“千刀当剐唐僧肉”。

可见,郭沫若的性格中有天真、偏激的一面。

结语

郭沫若的“新诗”因为写得太过直白,相当大一部分看上去只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它们既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不能激发人的思考,难怪马未都要喷他写得像小学生。

但是在二十年代的中国,国人却是一个敢于“创新”的文人。在他以前,中国人没有像那样写过诗歌。所以他的“新诗”在文学史上取得这样的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除了“新诗”以外,郭沫若的“旧诗”其实写得一般。这大概是因为他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文学,所学又杂,并没有潜心研究过中国的传统诗词。

郭沫若最经典的十首诗,郭沫若短诗50首(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