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男孩的话简短精辟,激励男孩子的暖心句子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02:54:23

有位心理咨询师接诊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

女孩一直不愿意开口和父母说话,只是每天躲在房间里,对着一只毛绒玩具自言自语。

父母以为女儿有什么问题,焦虑万分,赶忙带着她四处求医。

好几次心理治疗过后,小女孩终于说出了实情:“因为玩具不会开口骂我……”

原来,女孩的妈妈经常有意无意指责孩子:

“你能不能别添乱了?”

“你哭什么哭?”

“你怎么这么笨!”

有人说,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说错了,孩子自卑怯懦,备受煎熬;说对了,孩子自信独立,内心富足。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变得更好,不妨常把这9句口头禅挂在嘴边。

激励男孩的话简短精辟,激励男孩子的暖心句子(1)

“没关系”

当孩子犯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说他不懂事、惹麻烦,骂他屡教不改……

然而,当你劈头盖脸就对孩子一顿责骂,孩子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还会在以后犯错时,因为害怕而选择撒谎、找借口来逃避责任。

记得《原生家庭》中有一句话:

“孩子应该拥有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犯个错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径。”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然后完善自己的过程。

如果只是被斥责,却没有受教,孩子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

所以与其吼孩子骂孩子,不如蹲下身抱抱孩子:“没关系,妈妈能理解你。”

然后再耐心听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孩子的困境,一步步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父母的理解与关怀,才是孩子拥有价值感和自信心的关键。

“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

一位女孩曾在《少年说》的天台上对着母亲呐喊:

“不要再对我使用激将法了,这个不适合我,不然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但是妈妈却毫不在意:

“我觉得你的性格就需要打击。

不打击一下,你可能就有点飘。”

女孩最后只能黯然离场。

打击不是鞭策,挖苦不是激励。

这些源源不断的否定,只会带给孩子匮乏感和挫败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人类的本质,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欣赏的。

就像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一群资质普通的学生,因为得到肯定和欣赏,在正向的暗示中真的成为了一群出类拔萃的人。

看到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的努力,多对孩子说,“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你进步了”。

孩子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自信,日渐优秀。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父母最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当孩子闹脾气、有情绪时,父母是理解疏导,还是暴力压制,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也决定着他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态度。

就像《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

“孩子的情绪就像是流动的水,源头就是他的内心。

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所以,当孩子难过、伤心、感觉挫败时,不要说:

“有什么好哭的!”

“你发什么脾气!”

而要说:

“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

“我理解你的感受。”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才能真正推动孩子做出改变。

“我相信你”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3岁的小男孩练习跳远,但跳了几次都跳不过去。

后来他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往前跳。

这时候,在一旁的爸爸伸出手,不停地告诉孩子:

“不怕,往前跳吧,爸爸相信你,爸爸会保护你的。”

小男孩听着爸爸的话,犹豫再三,最后鼓足勇气不断挑战,终于跳了过去。

这就是父母的信任和保护带来的力量。

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会让他做什么事都有信心、有动力,充分发挥潜能。

所以当孩子想要学习新技能时,不要嫌他笨手笨脚做不好,而要告诉他:

“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

当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却屡屡失败时,不要批评他,而要告诉他:

“你能行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总能让孩子重新振作,重拾自信。

“宝贝,对不起”

曾有人在微博发起过投票:你的父母会和你道歉吗?

4.5万人参与,但会道歉的父母却寥寥无几,许多孩子在评论区哭诉:

“我爸妈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我妈道歉就是喊我吃饭,我爸道歉就是给我打钱。”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正确道歉有好处:

增强孩子的自我反省、承担责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减少孩子的偏执、受害者立场和责备倾向;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冲突处理模式。

好父母,不怕向孩子认错。

没忍住吼了孩子、冤枉了孩子、答应孩子的没做到……

主动承认、及时道歉,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自信、正直、有担当的人。

激励男孩的话简短精辟,激励男孩子的暖心句子(2)

激励男孩的话简短精辟,激励男孩子的暖心句子(3)

“你可以自己决定”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组实验,结果发现:

从1岁开始拥有自我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只会听从父母命令行动的孩子,自控力更强,独立性更高。

这意味着,让孩子多做选择,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

可很多父母却恰恰做反了:

小到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全都替孩子包办了;

大到上什么兴趣班、选择什么专业,事事替孩子做主。

因为怕孩子走弯路、受伤害,所以不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一次次剥夺孩子承担和负责的机会,最后孩子只会变得依赖父母、不懂思考、毫无主见。

“你可以自己决定。”

这句看似很随意的话,却能让孩子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自主感和掌控感。

那种“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是孩子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他跌倒了还能爬起的动力。

激励男孩的话简短精辟,激励男孩子的暖心句子(4)

“你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那个叽叽喳喳、废话不停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无话可说?

孩子分享欲的丧失,其实源于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比如:

开口就是指责、总是爱说大道理、每天不停地唠叨、任何话题到最后都变成了谈学习……

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

没有人在乎他的情绪,没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久而久之,他有事就会瞒着你,也不敢对你说真话,亲子间便竖起了高墙。

作家周国平曾说: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多问问孩子“你觉得呢?”“你感觉怎么样?”,才能保护孩子的分享欲,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

要知道,父母的理解和在意,胜过一切道理和教化。

“你自己也可以做到”

在自然界有一条法则:

小狐狸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父母赶出去独自谋生,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

看似残忍的举动,恰恰能让小狐狸成为一个正常独立的个体。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因为过度担心,而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帮助。

孩子想要帮忙收拾碗筷,父母就急急忙忙说:“放下来,妈妈收拾就好。”

孩子想要自己坐公交车上学,父母又不放心:“太危险了,妈妈送你去。”

心理学家朱迪斯·洛克博士在临床治疗中发现:

父母们越来越多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导致孩子没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

如果父母只注重“保护孩子”,而不给孩子“探索尝试”的机会,孩子永远都只能依附在父母身上。

倘如希望孩子学会独立,不妨学学“狠心”的老狐狸:

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件事。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绘本《大卫不可以》里,大卫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

他总是在家爬高爬低,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在浴缸里捣乱……

所以妈妈总是把“不可以”挂在嘴边。

后来,他又打碎了妈妈的花瓶,妈妈生气地让他面壁思过。

大卫哭得很伤心很绝望,妈妈立马将他抱在了怀里,对他说了一句:“大卫,乖,我爱你。”

那一刻,大卫所有的无助、惶恐、害怕全都消失了。

弗洛伊德说过:

“我发现,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不要把爱藏在内心深处。

不管是孩子闯祸了、遇到困难了、被人欺负了,都要直白又真挚地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爱你。”

“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的后盾。”

这一句句充满爱意的告白,是我们给孩子一生的最美好的礼物。

蒙台梭利曾说: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是向上还是堕落,是自信还是自卑,全在父母日常的言行里。

孩子99%的优秀,都来自父母1%的改变。

从今天起,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

多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少给孩子负面的评价。

相信孩子定能一天比一天自信独立!

文| 土豆妈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