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万里之遥,蓦然生愁。
冬雪在春季的催生下依然销声匿迹了,春潮徐来,满眼皆是希望,作者身在异乡漂泊不定,生活很是艰辛,然而,岁月已逝,华发早生更是叫人忧心不已的事情。虽然两岸美景如画,却因自己年老体衰,老眼昏花,尽管如此,但对长安的思念千山万水岂能阻隔。
4.最滚烫的碳,最冰冷的雪景图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中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然是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中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其实,这是一幅最为凄惨的冬雪图,因为在这样一副雪景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衣衫褴褛的卖炭翁为生活奔波,只为有衣遮体,有实果腹,夜以继日的赶烧木炭,期盼天寒地冻,使木炭能买一个好价钱,结果千金木炭竟被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硬性顶账。罗隐《蜂》中所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5.最为情真意切的雪景图
《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高适作为唐朝时期的边塞诗人。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6.最为期盼的风雪夜归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