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阁序》,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是有原因的。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的一种文体。因为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所以也称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使用典故较多。比如这篇《滕王阁序》,可以说通篇用典,成语全文。这篇文章如果能熟读成诵,再深解其意,那么你一定能把汉语言水平提升N个档次。典故中的精彩故事,我们放到以后慢慢讲。今天,咱们先来开启成语盛宴。
强烈推荐各位,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因为我花费好几天时间整理、推敲而来,不会浪费您的宝贵时间,一定会让您满载而归。还没有关注我的朋友,点一下把,本系列持续更新中,干货满满。
《滕王阁序》,全文不含标题、标点,共773个字,却首创成语34个,引用成语14个,合计48个(含成语的不同形式)。
另有版本“南昌故郡”
【创造成语】襟江带湖
【释义】形容江河湖泊pō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襟:衣襟;带:衣带。
【引用成语】三江五湖
【释义】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出处】《尸子》卷下:"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近义词】成语:三江七泽
【创造成语】物华天宝
【释义】物的精华,天的宝物。指极为珍奇宝贵的物品。
【注解】物华天宝,高中语文曾经的必修课本解释为“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我认为这样解释明显不妥当。物华天宝应该取用成语本身的意思:物的精华,天的宝物。同时,物华与天宝,应该跟后一句中人杰与地灵的关系一样,都是并列关系,并非谁是谁的谁。要不然,鉴于跟物华天宝明显的对仗关系,“人杰地灵”就应该解释为:人的杰出,就是地的灵秀。这不太过牵强了吗?当然,我们成年人可以提出商讨意见,但是作为学生,还是以课本的解释为准吧,毕竟有时候机会只有一次,而且很可能根本就没有申诉的机会。韩寒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在这里我说:“学生要分对错,成年人只认合理。”
【创造成语】人杰地灵,也作成语“地灵人杰”
【释义】杰出的人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后也指灵秀之地出杰出人物。
【近义词】成语:藏龙卧虎、钟灵毓秀
【注解】人杰地灵的意思,高中语文课本解释为“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这个解释,跟物华天宝的解释一样,太随意。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是吗?难道就不能解释为,地有灵气是因为出了俊杰吗?看看古往今来有多少地方,都是因为出了英豪俊杰才得以被称为灵秀之地?远的不说,咱就看看滕王阁这个景点,是因为王勃写了《滕王阁序》才更出名了呢,还是王勃这个人因为滕王阁才更杰出了?
其实这个问题啊,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个类型,跟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一个级别。古今中外,没有定论。既然如此,单向解释就显得不严谨了。所以我还是认为,应该取用成语本身的意思:杰出的人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后也指灵秀之地出杰出人物。而且这样解释,似乎也更加符合我们的认知。试想,如果把灵秀之地作为人才辈出的前提条件,估计全世界名人的粉丝们都会炸开了锅吧。相反,如果把人才辈出视为地有灵气的前提条件,可能会引发唯物论者的批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