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多的成语什么什么满目,什么的满目四字成语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22:02:00

这是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扎陵湖风光(2022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摄

在黄河上游,青海、四川、甘肃以三江源、若尔盖湿地、祁连山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过去五年来,三江源地区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100亿立方米,‘中华水塔’水量丰沛。”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赵新全说。

在黄河中游,万里长河劈山越岭,穿行晋陕峡谷。放眼望去,昔日荒坡披上植被,漫漫荒沙被锁住。不少地方都成了远近闻名的郊游好去处。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曾是千沟万壑、植被稀少、黄土裸露的陕北贫困小山村。如今,站在村中的龙头山上,蓝天白云下,山岭植被繁茂,梯田点缀其间,村民姜良彪倍感自豪:“现在黄河的水里再也没有高西沟的泥沙。”

表示多的成语什么什么满目,什么的满目四字成语(5)

黄土沟壑中的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满眼绿色(2021年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近五年来,山西省相继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工程。山西省吕梁市市民张红感慨道:“环境变化太大了,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一个煤焦生产大市,到处青山绿水,我们市民幸福感满满的。”

来到下游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连片的盐地碱蓬火红如迎宾“红毯”,优雅的东方白鹳点缀其中。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湿地20.6万亩,形成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1种。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刘静细数变化,“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记者了解到,坚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沿黄各省区已闻令而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

表示多的成语什么什么满目,什么的满目四字成语(6)

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无人机照片,2017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共抓大保护 唱好“大合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统筹谋划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堤内外系统治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黄河“健康指数”不断提升。

黄河上游,生态退化趋势加快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在四川阿坝州,流域四县治理“两化三害”草原354.6万亩,流动沙化面积从2016年的5.15万亩降到0.25万亩;宁夏开展“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9%。

表示多的成语什么什么满目,什么的满目四字成语(7)

这是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风光(无人机照片,2022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黄河中游,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山西实施汾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汾河源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陕西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已从多年前的8.3亿吨减少到如今的2.68亿吨。

黄河下游,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7年以来增长了188平方公里。河南推进流域内矿山综合整治,让8.6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披上了绿衣。

通过强化污染治理联防联控,陕西省渭南市与沿黄6个城市携手,建立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行黄河流域综合整治共商治理措施,合力推进水环境整治。

在鲁豫大地,上下游协同治理助力黄河生态趋好。去年,山东、河南两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省际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根据协议兑现河南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鲁豫、黄河实现多赢。今年,协议继续执行,鲁豫两省携手保护黄河生态的格局已经形成。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为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表示多的成语什么什么满目,什么的满目四字成语(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