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绝命诗中有“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后来被梁启超改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并将原诗:“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改为:“望门投止怜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广为传诵,因而不少人以为原创是谭嗣同。
实则“我自横刀向天笑”原创乃当年清晚期淮上军阀苗沛霖。
此句出自其《秋霄独坐》一诗: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鸡夜冥冥。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在误穷经。
苗沛霖其人算是乱世枭雄,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嘉庆年间,世代为农,家境贫寒,三十岁才考中秀才。虽然考中了秀才,但贫困生活并没多大改变。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兴起改变了他的命运,所谓乱世出人物。
苗熟读诗书,且中过秀才,而且以书生带兵纵横淮上十余年。苗风光之时,名臣曾国藩都较之逊色。能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样的诗文也就不奇怪了。
起初苗沛霖投到捻军张乐行军中,张乐行对秀才出身的苗很看中,请他入幕为红笔师爷。但后来苗反而看不上张乐行这等草莽英雄,遂离去。
离开捻军后苗又跑到寿州知州金光筯那里毛遂自荐担任团练练总剿捻。
金光筯对一个穷酸秀才根本不感冒,碰了钉子的苗沛霖只好讪讪回到老家,又在乡人那里兜售“筑寨,积粟,治兵”的御捻主张,但没人响应。无奈之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苗沛霖只好又做了三年蒙师。
1856年是苗人生的转折点。当年正月,捻军*到武家集,当地地主武装大败,土豪乡绅们损失惨重。此时苗沛霖的主张才得以被重视,于是豪绅资助苗组建苗家军。苗还从当年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治方略得到启发,甚至提出了“高筑寨,广积粮,先灭贼,后称王”的政治策略。
苗一改过去原始村落的自然形态,挑沟筑寨,把武凤集这个原本闲散的村落变成一座壕沟深掘,寨墙高筑的城堡,此举在以后抵御捻军中显示出了优势。于是一时间皖北,豫东一带这样的圩寨如雨后春笋般筑起。甚至捻军也从中受到启发,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圩寨。
苗沛霖在三四年内就发展成为据圩寨数千,拥众十几万人的地方势力。并结识了在安徽督师的权贵、钦差大臣胜保,并引为援。在胜保的举荐下仕途顺通,直至官居二品。由此也可见此人是有能力和才干之辈。甚至同时代的曾国藩也要比他逊色。
得志便猖狂的苗越发膨胀,想趁乱而起,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1860年对清王朝来说简直是风雨飘摇。国内南方太平天囯闹腾的如火如荼,北方捻军遍地开花。国际上英法两国借机制造事端,挑起鸦片战争。这年的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0月13日攻陷北京。
命运多舛的咸丰帝以“秋狩木兰”的名义逃往热河。胜保致信苗沛霖,敦促其率精锐兵丁“兼程驰赴,克日来京”勤王。
狡猾的苗沛霖表面上说“见义兵莫大于勤王”,实际上并不准备北上。他错误的判断了时局,认为和元末一样天下已经大乱,是割据一方的好时机,决定与清廷分庭抗礼,将清廷在皖大员全数赶走,成立天顺王国,并自称“河北天顺王”。
正当苗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很快结束,清廷与英法迅速达成媾和,然后腾出手来剪除内乱,苗沛霖自然前景不妙。
咸丰十一年的大年初一(1861年2月10日),苗沛霖以素与自己有怨的寿州士绅头面人物孙家泰“擅*”自己派往寿州的探子为借口举兵围攻寿州。
同时苗派人赴六安,与捻军张乐行达成谅解,之后又派人赴庐州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联系,并表示愿意“蓄发”归顺。天平天囯遂封苗沛霖为“奏王”,并派余安定统兵七百至苗家老寨,与苗沛霖商议共同反清。
六月被困寿州城中的安徽巡抚翁同书迫于形势将与苗沛霖有隙的徐立壮处死,将孙家泰监禁(后孙服药自*)。苗沛霖暂时罢兵撤围。翁同书上奏为其开脱,清廷正是用人之际,并未深究苗,只责令其带团立功”。
但苗沛霖很快又以其他清军将领参与了“寿州擅*案”为由重新围攻寿州。并于当年秋攻破寿州,俘获翁同书等大吏。并对城中百姓大肆屠*,对无辜妇女肆意奸淫。
老仇人孙家泰全家十五口,上至七十多岁的老父,下到三岁的幼童,以及孙氏族人老小百余口全部遇害。城中蒙氏、徐氏等其他大户人家,纷纷遭到追*,死难者达1200多人。
寿州城破之时,袁甲三的救兵才赶到寿州,但袁却没去阻止苗的屠城行为。
苗*进寿州后,又觉得难以与清军相抗,于是又见风使舵,表示服从清廷。
但第二年一月,苗再次联合太平军、捻军进攻颍州(安徽阜阳),将署理安徽巡抚的贾臻困在城中。三月清军云集皖北,苗看到进攻颍州无望,清军势大,又开始转向投靠胜保。胜保上奏清廷为其开脱,苗命所众“剃发”以明反正之心,并暗中向颍上集结,准备从背后攻击太平军和捻军联军。
四月苗沛霖会同胜保军,与贾臻的守军里外夹击,大败太平军和捻军联军,解了颍州之围。张乐行败走颍上,被苗沛霖包围,张拼死突围才得以退走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县城)。
张乐行被围而又走,让清廷大为恼火,指责苗沛霖剿灭不力,暗中通敌。
据相关记载(关于设计说有争议)为了向清廷表忠心,平息清廷不满,苗沛霖又将主意打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身上,设计诱擒了陈玉成献给胜保。
年仅26岁的英王陈玉成被凌迟处死,陈死前怒骂苗沛霖:“尔权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
并言:“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
苗既立大功,遂又嚣张起来。此时清廷为化解满洲亲贵胜保与袁甲三等汉族将领的矛盾,将胜保调往陕西。改授湘军将领李续宜为安徽巡抚,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
自恃有功的苗沛霖为了把湘军挤出淮北,数次制造事端*害湘军士兵。
湘军统帅曾国藩此时手握重兵,但他深谙韬略,不与苗正面交锋,主动奏请撤出寿州、正阳防区,让给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就不那么客气了,直接要求苗解散部众。苗自然不会放弃手中的兵权,只好再次反清。
此时苗已名声狼藉,太平军、捻军、清军人人喊打,犹如过街老鼠。最终于1862年被僧格林沁剿灭,战死蒙城城下,丧命于乱军之中。
苗沛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反复无常,被历史学者称为“最无原则的军阀。”
苗出身低微,读书让其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开阔了其眼界,提高了他认识社会的能力。所以能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并不奇怪。古代读过书的人一旦进入不了体制,极容易成为危险人物。失意多生怨愤,黄巢、洪秀全、乃至苗沛霖无不如此。
读过书,有独立见解的苗沛霖对太平天国和清廷都看的很明白。他在一幅楹联中对二者都表达了讽刺:
什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
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
上面那首诗《秋霄独坐》即怀才不遇时的苗沛霖借诗消愁所作。
当他从一介落魄秀才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后,野心急剧膨胀,自比朱元璋,错误的估计形势。而其朝三暮四的低下政治品格不能为之加分。正所谓“心有天高,目却寸短”、“德不配位”。
正如有人对其所评论:阴谋,只能是阴暗处的密谋。阴谋和权术,永远不可能代替实力来决定角斗的胜负。因为,阴谋只能解决战略问题,而不能代替战术,更不可能代替战斗。
人品与才学和其言行并不一定是一致。苗虽然有才,但人品和政治品格很差。所以即使他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样气魄的诗句,但失败仍在所难免。
作者简介:作家、文史研究者、金庸研究爱好者。作品《白羽红尘传》、《凤凰曲》、《水浒传信录》、《金庸武侠考信录》、《天国考信札记》等。豆瓣阅读、当当网、今日头条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