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我虽远离家乡,不能亲临祖茔祭祀扫墓,但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从不敢怠慢。又是一年清明时,离乡游子“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缅怀先祖,方知自己“从哪来”;感恩慈亲,才晓得“我是谁”。父母将你带到这世间,从嗷嗷待哺,到安身立命。自己角色的转换,也就有了相应的责任。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本宗李氏家族旧居,云南腾越州门前。先祖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自南京建康随沐英西征云南戍边。数代后,成龙祖到腾越立家兴业,州门前李氏家族由此繁衍生息,源远根深,枝繁叶茂,至今已有十五代子孙,遍布州内外。
第十二代,老四家这一枝,我是长子长孙,生于家乡解放后,土地改革时。
此照片中我的长辈都过世了,只有我还赖在人间
我的降生给父母带来的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苦痛和磨难。那天上午,父亲接到通知,到下河村开会去了,留下母亲一人在县城医院待产。中午时分,我如期来到人间。产房里没有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只有接生护士惊慌的一声大喊:“生下个死婴,产妇昏过去了,赶快抢救!”
东方医院的张医生恰在此时来串门,她听到产房里传出的喊声,冲进产房,看见医生护士正忙乱着抢救产妇,死婴弃在一旁。她顺手倒提婴儿,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哇!”婴儿嘴里喷出一口汁液,有了哭声,我活过来了!
晚上,父亲从下河村往城里赶。慌忙中,跨越路障时,右腿被铁蒺藜划了一下,没流多少血,也不在意。没想到,夜间大腿肿胀,疼痛难忍,是伤口感染了。正值惊蛰节令,天气回暖、细菌滋生快,伤口不易愈合。好多天持续高烧不退,被伤痛折磨了很久。
还没满月,一天上午,母亲将我放在摇篮里晒太阳。摇篮上盖了一块大毛巾,母亲就在摇篮旁守着。突然,一只饿鹰俯冲下来,迅急腾空,那块大毛巾被掠到了天上。当母亲回过神来时,心还止不住乱跳。万幸呀,万幸!是神灵保佑,自己的宝宝才安然无恙。
我不知道,年轻的父母是怎样熬过那艰难时光的。只知道,父母对我呵护有加。小时候,对我的管束严于常人。外出时,总是牵着我的小手,不敢放开。用父亲的话说,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岁序更替,云卷云舒。我和弟弟妹妹在幸福的家庭中快乐长大,还来不及尽孝,“子欲养而亲不待”。
记得小时候,母亲对我曾开玩笑说:“你是背父生,命中注定,父母享不了你的福,就连临终时,也见不着你的面。”谁知一语成谶,父母过世时,我都不在身旁,未尽相应的责任,只有弟弟妹妹尽孝道。
如今,年逾古稀,见识了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明知岁月不能倒流,还不愿放弃幻想:“父母在,家就在。希望一切都能回到母亲在世时的模样。”
清明祭祖扫墓,寄托哀思。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活着的人们思念已故亲人的一种具体方式。我是长子长孙,理应承担主持扫墓祭祀之责。可是,身处异乡,有心无力。家乡的一切事务,都转化成了妹妹的负担。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已故亲人扫墓插柳、祖茔的祭扫修葺,还得继续依仗妹妹一家人。每年清明,总在第一时间接到妹婿已去扫墓插柳的消息,间或也听到,弟弟的后人从外地去腾冲扫墓祭祀过了,甚是欣慰。
清明时节
祭拜先祖
感恩立家兴业
源远根深
清明时节
祭拜父母
除了无尽的感激感恩
还有深深的心疼
心疼父母
一生付出
却没有享过一天清福
---- END ----
作者简介
舟行岸移:72岁,当过知青、地质队员、教师,做过企业管理,已退休。